墓葬仍是主流 茅山公墓墓地葬地块只够用四五年

05.04.2015  14:16

清明到来,许多人都用鲜花祭奠,文明又庄严肃穆。惠宇摄

  中国江苏网4月5日讯:自2001年我市提倡生态殡葬以来,到今年已快满15个年头。记者了解到,虽然已提倡了15年,但墓地葬依然是主流,生态殡葬方式依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如江葬,每年仅有三五人报名。而现实是,墓地葬地块越来越紧张,如茅山公墓墓地葬地块已只够使用4-5年了。

  现象

  2009年后没举行过集中江葬

  江葬是生态殡葬的方式之一。茅山公墓负责人谢承诚介绍,扬州2000年举行第一次集中江葬,到2009年共举办了3次,共有近百人选择了江葬。不过,在2009年之后,扬州再没有集中举行过江葬。

  “报名江葬的人太少,每年只有三五个人。”谢承诚说,这让再一次举行集中江葬的时间一拖再拖。

  影响江葬的因素不只是报名的人数少,还有很难找到江葬所用的船,“‘船老大’都很避讳,不愿意把船只租给我们用。”

  生态殡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地少或根本不用地,如花坛葬、草坪葬,“一块30平米的花坛,一次可以深埋10位逝者的骨灰,等过几年骨灰降解后,还可再撒。

  “另外,壁葬也非常节省殡葬用地。”谢承诚说,“平均到每位逝者,壁葬和传统墓地安葬占土地比为1:300。算下来,一个壁葬穴位占地面积只有零点零几个平米。

  但可大量节省用地面积的壁葬,在扬州也不受待见,“我们茅山公墓20多年前就开始推壁葬了,共有2000个穴位,但至今使用不到200个。

  历史

  28年前扬州已有人家选择江葬

  “现在,选择墓地葬的依然是多数。”谢承诚介绍,如果大多数人转变了观念,生态葬也就开始流行了,“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比较难改变,扬州提倡生态葬已15年了,但选择生态殡葬的人依然是少数。

  虽然生态殡葬至今不为大多数人接受,但生态殡葬观念很早已为少数人所接受。记者了解到,早在1987年,就有人选择江葬这种形式,而那时还没有“生态殡葬”这一提法。

  据“贾氏盐商”后人贾惠琴介绍,她的父亲去世后就是选择的江葬。贾惠琴的父亲名叫贾梧,“我父亲大学时读的是哲学专业,思想比较开放,生前他就多次跟我们姊妹强调‘不要遗体’;1987年父亲去世后,我们几姊妹就商量把他的骨灰撒到长江。

  贾惠琴至今还记得撒骨灰的情景,“1987年6月,我们几姊妹带着父亲的骨灰,到六圩渡口,上了到镇江的渡船,就在船上把父亲的骨灰撒到了江水中。

  担忧

  茅山公墓墓地葬地块只能用4-5年

  谢承诚介绍,从墓地占地面积而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棺木葬占地面积最大,一块墓地面积是两平方米左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扬州开始推行火葬,墓地面积也在1平米左右。

  “现在,公墓墓地葬用地已经非常少了。”谢承诚说,茅山公墓墓地葬用地只够用4-5年了,“殡葬用地越来越紧张。

  “从墓地葬用地来说,提倡并推行生态葬势在必行。”谢承诚介绍,扬州目前正在西屏山、西岭古园栽植大片树葬林,将推出可降解式树葬,“这是一种不留骨灰、不留名、不留碑的彻底生态葬式,后人可到集中安葬点祭祀,这里会详细记录每一位逝者的资料和家属前来祭扫的记录,从葬到祭,彻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