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千:母亲在,家就温暖

27.09.2017  21:07

  姓名:范千

  年龄:64岁

  住址:孤山镇石桥村

  事迹:范千是一名退休教师,成长在书香家庭。经历过苦日子的范千,从小就懂得孝敬长辈,“尊老爱幼”不但是范千的家风,更是他行为准则。91岁的母亲在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身板硬朗,还能做做农活。

  家庭对范千来说,就是相互扶持的宁静港湾。走近范千,会体会到什么是“感恩反哺”,陪母亲读报,为老人剪指甲、洗脚……这些孝顺之举,都化作成范千91岁母亲的笑容。

  “我的父母不容易

  今年64岁的范千是一名退休教师,原先在孤山镇中心小学任职。出生在书香家庭的范千,从小就被教导要尊老爱幼。范千性格温和,待人亲切,身边人都很喜欢他。对于范千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信仰,而父母、家庭就是他最大的信仰。

  范千的父亲是一名老知识分子,原来在无锡一所学校担任校长,后来回到靖江,下生产队干活。在那个吃饭要粮票的艰苦年代,范千和他姐姐从没挨过饿。父母将好吃的,都留给了儿女。改革开放后,家里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但是父母还是一样,逢年过节都会给儿女添衣服而忘了自己。

  “那时候,我的母亲从来不让我们多干活,能做的她都亲力亲为。至今,我脑子里还时常浮现母亲干完活带饭回来给我们吃的场景,特别感动。”正是经历过困苦,范千知道父母的不易,自己成家之后,更加知道为人父母的艰辛。“我母亲不容易,我必须善待她,让她过一个安详的晚年。对母亲多好都不过分。”范千说。

  “要知道老人的需求

  走进范千家中,能看见一排排整齐的书籍、一叠叠整齐的报纸,这些,都是范千为老人准备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养成了看书看报的习惯。”范千介绍,“父亲过世前,老夫妻俩经常在一起看书,我就给他们订了很多报纸书刊。父亲喜欢写毛笔字,我有空就帮他磨墨;母亲在地里忙碌的时候,我会去搭把手,一来可以陪她说说话,二来可以分担母亲的活儿。

  父亲过世后,范千更加注意陪伴母亲。这两年,范千的儿子在上海成了家,范千的妻子常年在上海照顾孩子,范千选择留在了家里。“我如果去了上海,母亲没人陪,万一有个什么情况,不好处理。”范千顾虑道。他还在家里装了摄像头等设备,通过手机就能看到母亲在家里的情况。

  母亲想曾孙了,范千打开手机视频,让母亲和曾孙交流,91岁的老人经常被曾孙逗得喜笑颜开。范千特别注重母亲的需求,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在母亲的房间里另外安置了一张床,母亲有什么需要,他随时都能搭把手。在范千的精心照顾下,他的母亲脸上很少出现愁容,身体倍儿棒,还经常下地种个菜当作消遣。

  “我要带她多出去走走看看

  范千一家总是给人其乐融融的感觉。“我父亲过世前,把我的儿子喊到面前,声声嘱咐为人孝道,我的儿子对奶奶也特别上心,只要有时间,就会从上海回来看老人。尊老爱幼是我们家的家风。”范千说。

  “我想趁母亲行动方便时,多带她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范千说,前几年,他带母亲去了上海、无锡、苏州、南京、如皋等多个城市旅游。平日在靖江,他隔三差五带老人去马洲公园、牧城生态园散散步,看看靖江的变化。“我的儿子对我很好,别人都羡慕我。”范千的母亲笑着说。

  范千家庭多年被评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记者采访结束时,范千看着母亲坐在小板凳上择菜的背影对记者说:“母亲在,家就温暖。

  (见习记者沈宇辉 全媒体记者贾秋敏)

“千人计划”专家靖江行活动昨举行
“千人计划”专家靖江行活动昨天举行。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