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堵枪眼英雄不是烈士报道续 党史专家来连调查

22.10.2014  15:18

  中国江苏网10月20日讯 连云港籍新四军班长徐佳标,是我军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个舍身堵枪眼的英雄,牺牲60多年后才被发现不在烈士名录(相关报道见苍梧晚报10月18日A3版)。最近几天,英雄牺牲地淮安市的党史专家来到我市,调查、核实徐佳标的情况,并将形成完整的调查材料,以此建议民政部门追认英雄为烈士。

  明年是英雄徐佳标牺牲70周年,党史部门希望尽快给英雄和英雄的家人一个交待。

   英雄牺牲多年后“侄儿”现身

  在目前可见的众多党史资料及原新四军高级指挥员的回忆录中,提及“徐佳标”的籍贯时均为“灌云人”。那么,这位灌云英雄的家乡具体在哪个乡镇、家乡是否还有亲人,一直以来并不清楚。

  事情的转机发生于4年前。建国后曾任长沙警备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的郭琦,在那一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回忆徐佳标是我军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个堵枪眼的英雄。那篇文章被海州区板浦镇罗圩村村民徐育刚看到。板浦原属灌云,2009年才划到市区。罗圩村许多老人曾说过,徐育刚的二叔年轻时投了“八路”。“以前许多老百姓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统称为‘八路’。”徐育刚认为,这位叫徐佳标的新四军英雄就是自己的二叔徐家标。

  时任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的郭家宁研究地方党史多年。2010年清明节后不久,徐育刚到淮安找到他。对这位自称“徐佳标的亲侄儿”的中年男人的出现,郭家宁欣喜万分。

  按照家谱,徐育刚的父辈名字是在“家”字上起的,他的二叔名叫“徐家标”。“以前,尤其是战争年代,写名字时同音但不同字的现象很常见。徐佳标有可能是在刚参加新四军时,名字被写错了。”郭家宁说。

   四年前寻找英雄亲属却无结果

  但仅凭姓名,并不能断定徐育刚就是徐佳标的侄儿。郭家宁查阅《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想看看徐佳标是不是板浦镇罗圩村人,这才发现徐佳标竟然不在烈士名录。

  “当时,我惊讶的程度可想而知。”郭家宁说。在淮安,人们都知道徐佳标这位有名的“烈士”。而《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上没有他的名字,意味着这么多年来,英雄的家人从来就没有享受过烈属的待遇、英雄家的门楣上从未有过“光荣人家”的牌子,甚至,英雄的家人多年来都不知道他的下落。

  当时,郭家宁又仔细查阅了灌云籍所有烈士的名字,“发现有位叫徐兆祥的烈士和徐佳标相像。徐兆祥是灌云县沂北公社何庄大队徐庄人(沂北公社后为沂北乡,2013年与杨集镇合并组建新的杨集镇),1920年5月出生,生前是新四军三师特务团机枪班班长,牺牲于1942年。两人都是新四军三师特务团的,又都是班长。我们猜测,他们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2010年9月7日,郭家宁和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的副主任漆晓芳、马新文一同来到当时的灌云县沂北乡,寻找徐佳标的亲属,受到当地乡、村干部的热情接待。但经过走访座谈,确定徐佳标不是沂北人。

  “当时无法确定徐育刚就是徐佳标的侄儿,徐兆祥与徐佳标是同一个人的可能性也被排除。寻找英雄亲属的事,就暂时耽搁下来。”郭家宁说,“但这件事情,一直在我心里。”

   板浦镇罗圩村 老人的回忆

  今年春天,徐育刚再次到淮安找郭家宁,这位倔强的农民是看了《扬子晚报》上一篇关于徐佳标的报道,才又下决心要找到自己的二叔。

  郭家宁已于去年从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退休,但仍被原单位聘为顾问,现在是淮安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通过努力,他从有关部门查到了一本名为《登城英雄徐佳标》的连环画,是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于1945年编印的。连环画上的徐佳标的画像,是在他牺牲后,根据战友的回忆画出来的。“英雄瘦长的脸形,与徐育刚极为相似。”这令郭家宁心里又生起一丝希望,决定到徐育刚的家乡实地调查。

  10月17日,郭家宁和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马新文一同来到我市海州区板浦镇罗圩村。

  提起徐佳(家)标,罗圩村有几位80岁以上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说,知道,他小名叫“小二坛子”,年轻时去投“八路”了。

  87岁的颜井胜说:“徐家标比我大一岁,个头不太高。以前我们这儿靠盐滩近,家家生活困难,我们一起背盐到灌云西南一带去卖,共干了6年。因为常去卖盐,认识那边饭店的人,有一次他在一家饭店赊了点饼,跟‘熟人’走了(投‘八路’)。”

  82岁的颜文世的说法和颜井胜的差不多:“他小时候胆大,常和我小爷(小叔)掼仗(摔跤)。他在那家饭店赊了‘锅盔饼’,往南去了,以后就没有了消息,大家都说他‘跑八路地了’(到解放区的意思),从我们这儿往南不远,到沭阳吴集那一带,当时是共产党的地方。他欠那家饭店的钱,后来人家朝他哥哥要,他哥哥把钱给了人家。”

  罗圩村支部书记刘廷奎说,2010年,灌云县委宣传部门曾在县里调查,什么地方姓徐的在“佳”(家)字上起名的多,后来了解到,在已划到市区的板浦镇罗圩村里比较多。板浦以前有几大姓,分别为“汪、程、许、顾、丁、徐”。当时也是调查“徐佳标”的事的。

  “村里一位叫徐守元的老人去年刚去世,如果在世的话是93岁。当时灌云县来人调查时,徐守元躺在床上讲起徐家标的模样,脸瘦长,黑黑的,是在贩私盐时跟熟人走的(投‘八路’)。”

  徐育刚家中至今仍保存着两张报纸,上面有关于英雄徐佳标的事迹。在从郭家宁那儿看到徐佳标的画像后,徐育刚更加坚定地认为,徐佳标就是他的二叔徐家标。

   父亲临终交待: 一定要找回你二叔

  “家乡许多人都说二叔参加了共产党的部队。我父亲徐家生解放后曾到乡政府去查找二叔的下落,但人家说我们没证据证明他参加革命了。”徐育刚说。

  徐育刚还提到,距罗圩村不远的板浦镇官庙村,以前有位叫刘保珍的老人,抗战时期在国民党部队呆过,解放战争时被解放军俘虏并加入了解放军。解放后,刘保珍复员回家,告诉他父亲徐家生,说打日本鬼子时(抗战时期),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和共产党的部队调防时,曾看到过“小二坛子”(徐家标)。“我父亲请他去乡政府证明二叔是‘八路’,但他说自己那时是国民党(兵),不好证明。”

  “父亲临终前对我说:‘我一辈子不识字,把你培养到高中毕业,你一定要把二叔找回来’。”说到这里,徐育刚的声音哽咽了。

  父亲去世后,徐育刚曾先后到灌云县民政局、连云港市民政局找过,但民政部门都说“没有原始材料”,无法认定他的二叔就是英雄徐佳标。“2010年,我第一次到淮安,找到那里的烈士陵园,但手里没有任何证据,人家没接待我,这才又找到党史办郭主任那里。”

   希望尽快给英雄 及其家人一个交待 “根据在板浦镇罗圩村的调查,基本可以确定牺牲在淮阴城上的徐佳标就是徐育刚的二叔徐家标。”郭家宁说。

  徐佳标是1945年在两淮(当时的淮阴城和淮安城)战役中牺牲的,明年是他牺牲70周年、两淮战役70周年,也是抗战胜利70周年。“追认烈士是民政部门的事,但前期核实是我们党史部门的事。我们希望尽快给英雄和英雄的家人一个交待。”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