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携手共谱微山湖畔平安曲

06.07.2015  10:27

  6月29日,徐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海燕,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辉,济宁市政协主席、市委政法委书记韩军,市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周凤文,以及两市综治办、司法局主要负责人,丰县、沛县、铜山区及山东省微山县、金乡县、鱼台县等方面负责同志再次相聚徐州,召开苏鲁微山湖地区边界稳定工作第25次联席会,共商边界稳定合作事宜。

  微山湖百年恩怨的破冰之举

  碧波荡漾的微山湖,翠绿的荷叶和多彩的荷花连接着苏鲁两省。然而百年来,两岸群众因为湖田湖产起纠纷。从1959年起,湖区边界发生冲突400余次。2003年7月,徐州、济宁两市共同签订了稳定协作协议,开启了微山湖百年恩怨的破冰之举。每年两地政法部门分别承办一次湖区边界稳定工作联席会,及时研究解决边界矛盾纠纷,通过“领导多握手、群众不动手”,湖区连续13年保持和谐稳定,被中央维稳办称为“全国平安边界创建的示范区”。

  如何让这一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去年以来,徐州市委政法委求创新、出新招、促实效,促进双方合作交流呈现出全方位推进、宽领域拓展、多层次合作的新局面。

  2014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刚刚履新的徐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海燕就按照市委书记曹新平要求,实地调研湖区维稳工作。她主动拜访济宁市委市政府,真诚提出“三个倍加珍惜”,即倍加珍惜稳定的局面,更加积极主动地强化大局意识,牢固树立湖区稳定无小事的理念,确保微山湖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倍加重视细节的落实,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置边界地区矛盾纠纷,进一步做好摸查、稳评、治安协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倍加努力促进合作,更加积极务实促进湖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湖区由平安稳定向文明富裕转变。市县镇政法部门进一步主动加强对接,徐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制作了两市各级政法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联络员通讯录,让工作协作和信息传递实现高效无缝对接。

  由平安稳定向文明富裕转变

  维护稳定是政法部门的天职。13年来,两市政法部门坚持情报信息联通、矛盾纠纷联调、刑事犯罪联打、社会治安联防、困难问题联助,认真履行维稳职责。近日,徐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了《苏鲁边界微山湖地区稳定工作协作处置机制》,按照矛盾纠纷、社会治安、民生安全等突发事件种类,分别制定处置对策,提高快速反应、规范处置的能力。对湖区不稳定信息统一建档、分类管理、交流共享,做到相互策应,协同处置;夏收、秋收及重要时间节点,坚持对接边地区矛盾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发现的矛盾纠纷,按照“密切配合、主动化解、就地解决”的原则,实行首问负责制,第一时间受理解决;强化治安联防协作,定期召开警务协作例会,推进跨地区侦防工作联动,打击跨界犯罪,有效消除湖区治安隐患,提升群众安全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湖区平安建设,推进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相融合,推进法治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快速处置机制,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升级,让“人人讲规矩,事事依法办,处处有秩序”蔚然成风。

  利用徐州的教育研究资源,积极借智借力。2014年7月,徐州市委政法委会同中国矿业大学,共同成立公共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他们将微山湖接边地区稳定工作提炼升级,作为第一批研究课题,市委政法委还专门划拨研究经费。目前,徐州市还将中央综治办交由该市开展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的研究课题,放在微山湖地区进行试点,以多元的研究视角、专业的理论经验,共同推进湖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

  创建共同商定联合表彰机制

  今年年初,徐州、济宁市委政法委都以“一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法治边界模范乡镇、村(居)创建工作的意见》。共同约定,每年开展“平安法治边界模范乡镇”和“平安法治边界模范村(居)”,由两市政法委分别审核,经共同商定后在两市联席会议上联合表彰奖励。同时,对因稳控责任、措施不到位,致使年内发生有较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特大刑事案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乡镇和村(居),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依照相关程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目前,接边镇村都以更高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创建工作之中。

  矛盾纠纷的背后,都有其产生的必然原因。微山湖接边地区矛盾的产生,就是接边群众对湖产湖田的争夺,只有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才能筑牢平安边界建设的根基。2015年6月,在徐州市的提议下,徐州、济宁两市签订了《微山湖边界地区由平安稳定向文明富裕发展共建协议》。一年来,两市围绕着《协议》的贯彻,真抓实干,湖区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出行难、就医难、入学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湖区正由稳定一方向富裕一方转变。

  推出了山东群众凭“新农合”手续在徐直接报销的政策,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沛县、铜山接边地区中小学免费招收微山县学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就业岗位全部向微山县开放,完全享受本地居民同等政策待遇,村民来经商、打工,优先安排,实现就业资源共享;先后投资3200余万元修建了入湖公路89.98公里,投资1200余万元先后对通往微山县高楼镇的12座危桥进行改造,共享了交通资源;加强微山湖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对沿湖各镇(场)公路沿线的绿化提档升级,发动接边群众共同参与城乡环境整治,现实环境保护共享。

  各项民生政策的出台,逐渐拆除了竖在苏鲁行政区划的“围墙”,逐步消除了干部群众心中无形的“界痕”,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融合,促进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

   □本报通讯员张淑勇本报记者陈广娟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