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登上《新华日报》头版20次,“瞭望君”带您走近“苏言”

26.06.2018  22:11

  交汇点讯昨天,又一篇署名“苏言”的文章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这篇《“马上就办”抓整改》以此次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坚定地提出,落实督察整改,要 以“马上就办”的作风“即知即改”、以“绝不过夜”的态度“细知细改”、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深知深改”、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知真改

  至此,“苏言”文章已在《新华日报》头版见报20篇,每篇千字以内,虽着墨不多,但短小精悍、力透纸背,内容涉及江苏发展各个方面,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启示性、指导性。

  近半年来,不少省内外媒体猜测不断:“苏言”到底是谁?TA正在关注什么?下一篇将“剑指”何处?今天,“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带您一起走近“苏言”——

   以“新时代三问”亮相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徐州时,就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对江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关注《新华日报》的细心读者一定会注意到,就在总书记视察不久后的今年元月2日,一篇言语朴素却直指“要害”的言论文章《认真答好“新时代三问”》刊登在当日报纸头版,署名“苏言”。

  这是“苏言”首次亮相,文章就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发人深思的“三个如何”,引发省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首秀之作,“苏言”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由此引发深刻思考和自我发问。文章指出,学习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把握工业强国建设中的江苏定位,如何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如何展现乡村振兴的江苏作为,认认真真答好这“新时代三问”。

  文章直面不足, 从工业看,制造业是江苏的优势和长项,但也存在不少短板,短就短在产业层次不高,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不够。2016年,江苏和韩国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528亿和4930亿美元,但江苏制造业就业人口达1500万人,而韩国工业总就业人口为450万人。 也提出须臾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当前,要紧扣落实总书记的新要求,主动对标对表,对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行再审视再对照再深化,把握发展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要结合谋划新一年工作,对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拿出硬招实招,一着不让向前推、锲而不舍往下抓,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文章语言平实而有力,指出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之道,尽显“苏言”言论微言大义。

   发问之后提出务实举措

  发问之后,“苏言”结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苏本省实际,提出系列务实举措,为江苏发展“指点迷津”。

  针对江苏铁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新江苏”》提出, 要紧紧围绕顶层设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发展,科学规划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着眼长远,注重多规融合、空间预控,衔接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融合好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张网”,匹配好速度标准、站点布局、建设时序等技术指标,做到全省“一盘棋”、发展“一张图

  针对江苏创新“家底”厚实,但在科技创新上尚存在“短板”,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度还不高,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活等现实问题,“苏言”第一时间发声提出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首要的是政府要加强规划和引导,关键是充分发挥企业“资源整合者”的作用,还要鼓励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坚持市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科技创新时深刻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江苏需要创造更多原始创新、产生更多转化成果、培养更多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王泽山这样的‘领跑者’。”《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为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标杆。

  补齐拉长生态环境短板,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半年来,加上昨天见报的《“马上就办”抓整改》,“苏言”五提生态环保话题,另外四篇分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以“压倒性思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以“回头看”力促“向前走”》。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绩效作为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和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重要内容,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历史担当,既严控污染又还前人旧账;增强时代担当,尽最大努力做好当前工作,不给后人留下环保欠账;增强大局担当,在建设美丽长三角、美丽中国中履行好江苏责任。 《以“回头看”力促“向前走”》明确, 按照中央最新要求和部署,认真配合“回头看”,全面深入“再体检”,把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

   关键节点的“苏言”大义

  回顾去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的指示精神,“苏言”在《新征程上勿忘"小推车"》中以淮海战役纪念馆里一根1.2米长的小竹竿为落笔点,指出 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不仅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深刻启示,也是新征程上继续奋斗的初心坚守

  今年是淮海战役打响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在即, “苏言”重提“小推车”精神,含义不言而喻。全文800余字,共提及“初心”4次。

  春节前夕,“苏言”借《党员干部要做辨风正俗的标杆》一文,倡导党员干部易旧俗、树新风、扬正气,净化纯洁社会风气。节后,又以《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鼓励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钉持续用力,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奋斗,把确定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苏言”还为激励新时代干部积极作为提振精气神指明方向,《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探讨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要扎扎实实,不摆花架子、不搞走马观花,更不要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决而不行。要讲究方法艺术,不仅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出院子,而且身到心至,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对于调查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积极转化为科学决策、推动发展的新招实招,实现调研效果的最大化。

  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江苏的时代考题,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时代定位。《高质量发展重在落实》提出明确思路: 系统谋划,注重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改革创新、整体推进;全面落实机制保障,强化考核导向、建立完善“三项机制”、强化政策集成、强化督促检查、强化环境营造;压紧夯实工作责任,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低调务实不张扬的工作作风,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既定部署变为现实。

  就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苏言”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中,提出三个问题请党员干部认真思考和回答: 过去已经谋划启动的事情,能不能在我们手上打开局面、形成气象?长期困扰、久攻不下的难题,能不能在我们手上啃下硬骨头、取得决定性胜利?眼前看上去条件不具备、但长远又必须做的事情,能不能在我们手上铺下奠基石、抢上头班车?

   TA在关注什么?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苏,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将思想解放推进下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苏言”可谓曲尽其妙。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首次系统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苏言”也在第一时间立足江苏发出声音,《坚持三个“第一”走在发展前列》指出, 在上一轮发展中,江苏抢得了先机,但决不能因为经济总量连跨台阶、部分指标全国领先、实体经济发展好,就忽视发展中的结构问题、短板问题。我们要增强抓第一要务的紧迫感,增强抢抓发展机遇的主动性,找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症结所在,持续攻坚克难,整体推进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4月下旬,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要通过思想的大解放,推进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苏言”随即发文《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高质量》提出, 前进路上,没有思想的破冰,就没有行动的突围。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解放思想首先要走在前列。文章还指出,推动思想再解放,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必须实实在在落到解决深层次问题上。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提到“枢纽经济”。5月,“苏言”署名文章《重视发展枢纽经济》提出, 枢纽经济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举“美国联邦快递货物分拣中心落户后,孟菲斯一举成为美国重要的运输业中心,创造了‘得枢纽者得天下’的传奇”一例,并提出, 在高铁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敏锐洞悉枢纽经济发展的时代变化,扭住硬件设施、产业布局、制度环境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两个《实施办法》,监测评价和考核各地“六个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以"高标尺"引领"高质量"》提出, 各地要自觉对标、主动校航,传导压力、提升动力,扎实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苏言”是谁?

  “苏言”到底是谁,敢于引发这样的“江苏之问”“时代之问”“落实之问”,敢于直面问题并提出务实举措?

  不少专家学者猜测,“苏言”或非真人姓名,“”或系省姓。尽管这一消息尚待证实,但很多单位或领导人发表文章使用笔名,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整理发现,与正式官方文章相比,署笔名发文内容更酣畅淋漓,更具针对性。中共领导人起笔名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创党之初。

  受战时环境影响,战争年代的笔名多热情澎湃。瞿秋白曾在《热血日报》上连发杂文23篇,署名均为单独一个字,但是将这些单字连起来却惊讶地发现,竟是藏头句:热、血、沸、腾、了!

  1913年,南开学生社团创办的刊物《敬业》中,常刊登一位署名“飞飞”的文章,虽然名字听起来萌萌哒,但是文笔犀利,思想激进。在中共早期见报文章中,周恩来的这个笔名可算颇为接地气。

  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浙江日报》撰写的“之江新语”专栏,所用笔名为“哲欣”,取“浙江创新”之意。四年多期间,“之江新语”共发表232篇短小评论,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堪称短论典范。

  当然,如果笔名太好记,真名可能就渐渐被遗忘了。你知道“列宁”的本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吗?其实,“列宁”只是后者刊登于《曙光》报纸上的笔名。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发现,不光是个人评论,一些中央机关、省市、区县官方发布消息、通讯等时,也多用笔名概称。仲祖文、钟轩理、钟政轩……这些似曾相识的名字,分别传递着“中央组织部”“中宣部理论局”“中央政法委”的声音。

  官方媒体也有自己的笔名。如果您是《新华日报》的读者,不难发现一位常出大稿特稿的“辛华仁”。原载1992年3月28日—4月6日《新华日报》的五篇系列报道《加快开放在苏州》,引发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篇篇均有“辛华仁”署名。其实,“辛华仁”取音“新华人”,是新华日报全体同仁共同的心血结晶之作。

  作为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任仲平”往往在重要时刻出现在报纸的重要版面。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一版刊登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全文4600字,回顾我们党和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艰难而成功的探索,激荡人心,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其实,笔名涵义在“”不在“”。长期从事时政宣传工作的人员透露,政策、思想的层级化传递,常有封闭与生硬之感,笔名文章可直接面对公众,具有更大的宣传半径和宣传效果,能够更加灵活地向外界宣告态度和观点。

  交汇点记者 陈明慧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