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粤淡看"GDP第一" 代表委员聊制造"创客空间"

10.03.2015  18:10

  广东,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江苏,同样是实力派经济强省。

  两省的政府报告显示,它们实实在在只有“一步之遥”:201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6.78万亿元,江苏是6.5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广东首次突破1万美元,江苏则超过8万元人民币。

  吉祥的羊年,两只中国经济的“领头羊”怎么跑?两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发展。

  话题1 GDP之争

  广东和江苏,是中国经济的两只领头羊。2014年,广东省GDP6.78万亿,江苏为6.51万亿。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当下,曾经被媒体热炒的所谓“GDP头把交椅之争”,还有意义吗?

  其实江苏广东都应做到不唯GDP

  江苏和广东经济总量大,已经不可能继续超高速增长,而是由一种粗放型增长转向一种集约型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广东江苏转型升级会走在全国前列,发展得早,暴露出的问题也多。接下来的发展,稳增长、调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新常态下高速转向中高速,其实结构转型升级其目的也是要发展。所以我觉得不能片面地说摒弃GDP,而是不唯GDP,但是发展还是硬道理。

  造个包只能赚10块钱,都该转型啦

  广东和江苏都是经济大省,两地转型升级,原因类似。大家不会满足于自己制造一个皮包赚10块钱,发达国家一个皮包赚10万块钱,肯定要从粗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地,通过吸引外资较早发展,江苏起步的时间比广东要晚一些,驱动力更多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不仅是看GDP的数量,还要看工资水平、消费水平、价格水平等等。

  江苏学广东,人人都有创业冲动

  在钢铁产业方面,由于产能过剩,很多钢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钢”板块却逆势而上,企业要紧贴市场需求,勇于转型升级激活企业再生发展活力。

  江苏的创业氛围要向广东学习,在广东沿海地区,创业意识已经融进了民众的血液,创业当老板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而这种当老板的愿望在江苏却并不浓厚,更多的人都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因此如果在江苏人人都有了创业的冲动,那么江苏才真正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话题2 腾讯之问

  江苏高校众多,创新性企业的数量也多于广东,但上规模的企业,广东却超过了江苏,比如腾讯和华为。江苏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腾讯和马化腾?我们如何为“创客”营造更多的空间?

  苏南打造创客空间,让年轻人拎包入住

  江苏的创新性企业数量其实比广东多,但有规模的企业广东超过江苏,江苏企业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高于广东,但广东拥有冒尖型的创业人才,比如像马化腾。希望江苏在苏南发达地区多营造公共的创客空间,让年轻人发挥创意,也许三五年下来,江苏的创业激情能勃发出来。在扶持创业方面,要有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打造创客空间这样的载体,让年轻人带着电脑拎包入住,就可以开始谋划创业。

  学学腾讯,创新也能用“拿来主义

  广东的创新驱动,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市场的推动力量也是很强的,比如华为、腾讯等的创新能力都很强,成效也很明显。当然创新并不意味着自己完全从零开始摸索,投资引资、引进高资产业也是必要的。这方面江苏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要加大创新,政府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很重要。比如,在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在建设服务政府、效率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等方面,广东和江苏都应该争取在全国做得最好。

  江苏高校134所,创新要变成“真金白银

  江苏省共有普通高校134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3家、省级1528家。我觉得,要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去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3万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增长13.2%。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还是要提升创新能力。

  其次要打造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三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保险补偿机制。

  话题3 小微之急

  中小微企业,近年来关注度越来越高。江苏和广东两地,都有不少小微企业。那么,两地的企业有何异同,他们在发展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对政府又有什么样的期待?

  民营企业25强,其实多在江浙

  全国评过民营企业100强,广东进前二十五的很少,大多都在江苏浙江,这可以看出,广东规模效益不够。政府给中小企业技术辅导也比较弱,孵化园也是去帮企业做简单的登记这些,技术方面的服务很少。

  其实中小微企业最需要的是帮助,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技术支撑。减税减赋,国家和省里都出台过,关键是把国家的这个政策落实。在落实中,很多时候存在中小企业觉得你帮我减税,但其实在各种减的过程中的管理环节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些不是政策的问题,都是执行的问题。

  “贷款难”这种问题,苏粤都会遇到

  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比如贷款难,这在广东和江苏都是比较普遍的。要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也不容易,因为虽然有很多风险投资,但很多企业都属于传统行业,投资者对此没有兴趣。因此,两地都可以考虑政府加大一些促进小微企业贷款的补贴措施。企业要发展,涉及到战略、营销、技术、融资等方方面面,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挑战是很大的,但如果有很多专业化的服务企业,比如管理咨询、设计师等发展起来,就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条龙”的帮扶服务。广东和江苏两地都应该加大推动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带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是啊,我们公司环保项目都停了

  目前市场需要企业转型升级,但如果资金不到位,企业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眼下,银行大额贷款都放给了国有企业,而对于民营企业的要求提得高高的,有的企业为了发展只能另想办法筹钱,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压力非常之大。

  在2007年的时候,江苏飞达公司就开始投身于环保产业,目标是研发能回收废钢再利用的环保产业,以力求企业转型发展,5年下来企业投入了数十亿元,但是发展到后期,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因为没有银行愿意放贷,导致这个项目最终停滞。

  还有问题:税费在降但总体仍高

  “创新是企业的一条生命线,企业要创新转型是由市场来推动的。在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没有成本优势也将淘汰。”曹勇认为,江苏总体来说,人工成本正在逐年上升,企业的生存模式要由人员密集型逐步过渡到技术密集型。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加工和销售电机用碳刷,不少碳刷都被国外垄断了,需要从国外进口,企业要生产,就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经过多年的研发努力,现在我们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专业型”企业。

  我是中小企业的一名代表,国家总体上税点高,虽然现在企业税费在降低,但仍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希望国家能继续降低税费,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企业如果要开发产品,需要的周期长,前几年基本上处于年年亏损的状态,再加上税费,负担会很重。

  话题4 区域之衡

  江苏有苏南苏北,广东有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两省都存在区域发展力求均衡的期望。两地应该如何相互借鉴?江苏在进一步发展苏北苏中地区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我们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苏中苏北基础设施投资应加大

  我们新的发展动力还没有和旧的发展动力完成“接班”。江苏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它的情况在全国更为明显,关键在于如何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既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能顺利实现动力结构的转换。江苏应当利用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空间广阔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这是江苏稳增长的主要政策选择。

  在此轮发展中,江苏及东部沿海地区应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加速进行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把利用国内低端要素进行国际代工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或者利用低端要素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改造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自主创新模式。

  江苏紧咬广东,就因内部均衡

  江苏现在之所以跟广东很接近,就是因为内部发展均衡,苏南经济发展对苏北带动比较大,实现了相对比较均衡的发展。

  广东“拖后腿”的比较多,珠三角原来的发展模式是外向型,是从“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没有产业链的延伸,它本身就是一个终端的产品加工,两头在外,从港澳拿订单,加工后再出口出去,对其他地区不形成辐射。

  第二就是在腾笼换鸟的过程当中,确实又是这些终端产品相对来说产能过剩的,或者是对环境有一些污染的再往外转。在转移的过程当中,有可能跳过了粤东西北地区,根据市场选择直接转去了江西、湖南、广西、福建,没有留在广东,造成粤东西北地区成了“灯下黑”。

  企业引进人才,政府能否照顾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初期的时候,对企业非常关心嘘寒问暖,但是等到企业入驻之后,政府的关爱温度就明显降低了。

  对于一些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费方面给予减免,让企业轻松前行。例如汽车生产零部件的许多设备购置需要进口,设备从国外买回来了,但是不低的税费,让企业生产升级的成本大幅提高。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而让企业负责人有些头疼的是,企业花重金引进人才后,却留不住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居家迁来,但是小孩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却很难得到政府的关心,屡屡出现人来了却水土不服,最终不得不另谋高就的尴尬局面,希望政府可以对一些特殊人才给予帮助。(吴剑飞 陈郁 仇惠栋 王赟 马汉青 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