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用改革自行鼓风

09.05.2016  20:41

  新华报业网讯 在一个到处寻找风口的时期,主动鼓风的地区显得尤为难得。

  全球经济不振、外贸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种种不利因素对苏州高新区正在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起了挑战,是勉励维持、静等高增长的东风再起?还是迎难而上、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创造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待风起,自行鼓风?苏州高新区没有迟疑,选择了后一种应对策略。

  如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放缓、成本攀升,苏州高新区抛弃大拆大建式“加减乘除”的简单思维,通过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方面的一系列精准算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推进转型升级。这些举措在高新区内的企业经营发展中得到一一印证。

  吴加富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双肩包,在结束与记者的访谈之后将立即搭上前往北京的高铁。“有一个与德国企业合作的项目即将落地,需要到部委。”谈及与德国Transfact GmbH的战略合作,身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吴加富在平静的语调中更多了一份喜悦,“将顶尖的MES系统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将实现‘工厂自动化’到‘工厂信息化’的蜕变。下一步,我们双方将在苏州高新区合作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如此重要的项目落地离不开高新区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离不开主要领导的重视与关心。

  事实上,抢抓市场“痛点”,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满足市场新需求,攻占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成为许多高新区企业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词。

  苏州西典科技有限公司的传统业务是母排制造,在细分行业领域已经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创新转型战略的铺开,公司向着另一个纵深方向深入,又成立了苏州西顿家用自动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智能灶和智能炒菜机器人两款新品。“我们公司有一个研发团队,传统上是对外接单项目,研发出来的产品主要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为了转型创新,我们团队研发了面向终端消费市场的智能灶,目的就在于要紧紧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向创新要效益。”公司技术与研发总裁盛建华告诉记者。

  在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要求企业准确应对市场变化,淘汰过剩产能,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以更贴近市场的姿态去获得客户。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把更多精力放在供给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如今,苏州高新区更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按照“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要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平台经济、工业设计等新兴业态;以跨界融合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互联网经济水平,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高新区”建设。

  在供给侧改革上,苏州高新区有短期内的迅速行动,也有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近日正式印发《苏州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明确在执行现有各种减负政策的基础上,到今年底,为全区企业减负近20亿元。力争通过3年努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减轻,盈利水平达到合理水平。

  另外,苏州高新区还积极加速企业做优做强步伐,包括运用市场、法律、经济等手段,消化过剩产能;鼓励企业拓展市场需求。

  实践中,苏州高新区还为企业提供最优行政综合服务,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智慧审批监管平台,压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

  “起风了!”在吴加富和盛建华看来,供给侧改革就是这样。

  扬子晚报记者刘章号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