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粮食部门助推粮食生产工作情况分析

18.11.2014  18:16

苏州市粮食局

 

              为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市粮食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有力地助推了苏州的粮食生产。

 

              一、工作现状

 

              1. 严格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多年来,我市粮食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充分发挥设施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每年均以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的行业指导价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严格按照标准规定依质论价,收购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市指导价收购为农民增收41959万元。

 

              2. 认真做好苏州价外补贴工作,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2008年以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水稻收购价外补贴政策。经过2010年和2012年两次上调补贴标准,目前的补贴标准为10元/百斤。2013年又出台了小麦价外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10元/百斤)。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累计发放价外补贴28960万元,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了引导规模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掌握本地粮源的目的。

 

              3. 不断健全产后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服务新水平。

 

              为满足粮食规模化种植需求,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我市粮食部门高度重视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完善粮食接收、储存、烘干等设备,实现粮食产后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方面,加快推进仓储设施建设。我市将“苏州粮食仓储工程”列为市政府重点工程,并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工程建设十分顺利,累计投入已超10.8亿元。苏州市金仓粮食物流中心、张家港、常熟、太仓中心粮库和吴中胥口粮库已经建成投用,吴江中心库已开工建设。此外,昆山储备分库完成土建任务,相城区中心库完成选址和项目论证。全市有效仓容已达123.85万吨,其中现代型仓容占比达到66.4%。按照新建中心库、重点粮库“智慧粮库”全覆盖的目标,全面推进仓储信息化工程建设。广泛运用粮情自动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低温储存等先进保粮技术,以技术的革新实现保粮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烘干设施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我市低温烘干机配套数量大幅提升,配套库点分布更加广泛。截止目前,全市已拥有低温烘干设备装机容量已经超过6000吨,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低温烘干设施的配备,解决了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收获粮食水分高,收获时间集中,特别是阴雨天气粮食无法晾晒,容易霉烂变质的困难,通过粮食升级升等增加了农民收益,增强了为农服务的能力。

 

              二、工作难点及今后设想

 

              1. 继续优化粮食收购服务。

              由于苏州粮食种植规模化水平很高,带来了大批粮食同时交售、粮食水份普遍较高、缺乏晾晒场地、粮车交通拥堵、农民等候售粮时间长、郊区粮库售粮农民餐饮等问题,今后应继续优化粮食收购服务,认真执行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地方价外补贴政策,认真做好政策公开收购、仪器检验收购、预约收购、上门收购、敞开收购、全天候收购、代农烘干等行之有效的服务举措,同时加强沟通协调,尽力方便种粮大户晒粮、粮车通行等,为售粮农民提供较好的后勤服务。尤其是要严格执行优质优价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国家推广的优质品种,对优质品种按规定给予优质优价,保障农民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2. 继续优化价外补贴政策。

              强化目标管理考核,不断提升订单履约率。目前全市水稻价外补贴订单合同履约率在70%左右,为切实掌握本地粮源,应充分发挥镇、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并通过社企合作等形式,提高种粮农民的预期收益,实现农企双赢。优化价外补贴政策细则,确保应补尽补。对于实际亩产超过价外补贴政策规定亩产标准的情况,各地要多调查、多研究,不断完善补贴细则,确保农民丰产丰收。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 继续优化产后服务体系。

              继续加快推进仓储设施建设和烘干设施配套建设,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为苏州粮食生产提供优质的后期服务。确保2014年底前昆山储备分库、吴江中心库投入使用;2015年底前相城区中心库完成主体建设,实现中心粮库全覆盖。确保到2015年底低温烘干装机容量达到7000吨;确保2014年秋粮收购前完成27个库、总投资5917万元的危仓老库改造任务;确保2015年底前所有新建中心库实现“智慧粮食”全覆盖。加快现代科学保粮技术全面应用,实现中心库、重点粮库低温储粮技术全覆盖。

 

 


附表:

粮食部门为农服务增收情况表

年份

08

09

10

11

12

13

14

合计

(万元)

品种

小麦

稻谷

小麦

稻谷

小麦

稻谷

小麦

稻谷

小麦

稻谷

小麦

稻谷

小麦

最低价

(元/百斤)

72

82

83

95

86

105

93

128

102

140

112

150

118

实际收购价

(元/百斤)

75

98.5

85

102

96

135

99

145

104

144

113

151

118

价差

(元/百斤)

3

16.5

2

7

10

30

6

17

2

4

1

1

0

收购量(扣除托市收购)(万吨)

11.2

16.7

17.4

18.7

17.3

22.8

18.5

25

19.8

32

21

36.5

24.6

指导价增收

(万元)

672

5511

696

2618

3460

13780

2220

8500

792

2560

420

730

0

41959

价外补贴收购量(万吨)

12.5

13.4

18.7

24

29

14.4

31.1

19.7

 

价外补贴

(元/百斤)

6

6

8

8

10

10

10

10

价外补贴增收

(万元)

1500

1608

2992

3840

5800

2880

6220

3940

28960

合计

(万元)

672

7011

696

4226

3460

16772

2220

12340

792

8360

3300

6950

3940

7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