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法院规范司法让天平刻度更精准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规范是公正的基础。苏州全市两级法院坚持把司法规范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出实招、下狠招,将规范贯穿审判执行工作的全过程,融入执法办案的各个方面,让手中的“天平”刻度更精准。
10月26日上午,苏州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兆伟向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报告了全市法院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人大监督是审判权依法、规范行使的重要保证。全市法院将进一步强化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自觉性,坚决贯彻人大决议和常委会审议意见,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司法规范化水平。”叶兆伟坚定地表示。
标准树起来让规范有章可循
规范司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格规范办理每一起案件。近年来,苏州全市法院的收案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仅2012年7月至今,两级法院就受理各类案件51.5万件,审执结45.9万件。
“原来觉得是一起偷东西,为什么我被判得最重?听了法官的解释,没想到案子是这样判出来的,我认罪服法。”近日,在苏州市第一看守所,一起以“量刑过重”为上诉理由的盗窃案件上诉人在经过中院法官对其量刑结果的法律释明后,撤回了上诉。
“量刑规范化是全市法院这几年重点推进的一项改革。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努力实现量刑公开、公正、平衡,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刑一庭庭长秦川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法院认真贯彻上级法院量刑指导规则,中院切实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指导,量刑的均衡性大大增强。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努力避免同案不同判,关键在于健全制度,使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受到应有的约束。据了解,苏州中院近年来已先后出台了多个规范性文件,加强对类案的工作指导,以统一裁判尺度,规范司法行为。
管理严起来让权力规范运行
中院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案多人少等各种原因,未结案件特别是长期未结案件的增加,成为影响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原因。
为此,中院指导全市法院及时更新审判管理思路,严格实行审判流程节点管理,积极创新机制,提醒和督促法官加快办案节奏,防止案件久拖不决。
王坤是太仓市法院民一庭一名助理审判员,办案刚满两年。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的电脑管理系统内有未结案件42件,而他当月的结案目标是不低于15件。“15件的结案任务,看似不多,但民一庭的案件矛盾琐碎,而手头接近6个月审限的案件又比较多,必须优先审结。如果临界‘节点’,审管办会督促提醒,促使自己加快办案进程。我有信心完成预定目标。”王坤向记者道出心声。
“合理确定结案目标、根据办案‘节点’督促,有利于加快办案节奏。”太仓法院院长赵新华接着王坤的话题分析说,理想的案件数量分布应该是按审理期限排列呈“基座三角形”。基座是正常审限内的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案件,占全部收案量的绝大多数;上面的“小三角形”是超过6个月审限的案件量,只占到全部收案量的很小比例。关注“节点”就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基座三角形”态势,每月结案目标也是据此而确定的。
今年1至6月,太仓法院共有在办案件7580件,其中超过6个月的未结案件为202件,而超过12个月的长期未结案件仅有2件,远远低于全省基层法院平均水平。
苏州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姜彦告诉记者,借助信息化手段,全市法院已建立从立案、分案、开庭、裁判到执行、归档等各环节在内的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实行审限提醒、审限变更、审查报批、督促检查等制度,实现了对审判流程的全程留痕、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
与之配套的是,自去年9月起,中院首次向社会公众全面公开审判流程信息,使普通群众零门槛就能查询该院在办案件的审判流程节点信息。同时,全市法院启用手机短信平台,自动向当事人发送立案受理、审限变更等流程信息。通过严格流程管控,抓住了审判权运行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权力在监督下规范高效运行。
公开亮起来让规范看得见
10月19日,苏州中院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试行)》,这是在全省法院系统制定的首个专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其中保障老年人的居住权、劳动权、精神赡养权等十个方面值得关注……
建立新闻发布例会制度,是全市法院司法公开的一个缩影。“通过推进司法公开,向社会公开审判工作信息,可以增进群众对规范司法的直观感受,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同时也便于群众进一步监督司法,促进法官提高规范司法的水平。”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晓东说。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全市法院进一步敞开大门,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尤其是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司法公开网络平台建设。全市法院全部上任“淘宝掌柜”,网上拍卖执行财产近5000件,成交额65.9亿元。积极推进裁判文书和庭审活动的网上公开,目前两级法院在互联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2.7万份,通过视频直播案件庭审600余件次。
□本报特约记者赵海生宋华俊本报记者张羽馨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