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今天正式登场

21.11.2014  17:50

  汝瓷《三牺尊》 资料图片

  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评奖活动(简称民博会)今天就要正式登场了。

  现代快报记者从民博会组委会了解到,来自全国20个省、50余个城市的百余种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将齐聚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除了大家熟悉的苏绣、玉雕、桃花坞木刻年画等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众还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瓷器大家族中的绝世名品汝瓷、竹丝贵过金的青神竹编、神秘雪域唐卡、始于南齐时代的竹根雕……王玲玲

  河南展区 汝瓷钧瓷汴绣是亮点

  本届民博会规模庞大,苏州国际博览中心3A、4A、5A馆内共设近千个展位将全面展示我国民间文艺创作的实力和现状。

  充满中原味道的河南展区颇具看点,尤其是由朱文立、朱钰峰父女带来的天青釉汝瓷《三牺尊》等作品。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首。朱文立作为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先后研制成功了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葱绿釉汝瓷,还恢复了失传800多年的汝瓷独特的天青色釉。朱钰峰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如意尊》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北宋时期的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以其独具风格的艺术创造,使河南的民间工艺呈现出琳琅满目、繁荣多姿的特质。除了汝窑,此次参加民博会的还有朱仙镇木版年画、全国五大名绣之一的汴绣、“秋红钧”(钧瓷)、石雕、麦草画等中原民间工艺。

  四川展区 青神竹编用的竹丝贵过黄金

  来自四川的青神竹编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次参展将告诉观众一个“竹丝贵过金”的传奇。

  青神竹编制作时先用刀刮去竹的青皮,一层普通的竹皮可以划10到16层,每一层还可以再细划成5层,再把这些薄如蝉翼的竹皮分成1厘米宽的竹线;每一根竹线还要再分成48根甚至64根比头发丝儿还细的竹丝,再用挑、压、破、拼等竹编绝技精编出各种图案。每制作一件竹编作品,需要经过选料、削刮篾丝、蒸煮、上色等数十道独特工艺,十分复杂。

  此次参加民博会的陈云华是目前青神竹编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数年前,他领衔出品的2米多长的彩色竹编《老北京》系列,单幅成交价均在20万元左右,一幅画重量为200克,1克折算为1000元,远超黄金。

  除此以外,神秘的雪域唐卡、始于南齐时代的竹根雕、“十里红妆”临海朱漆器金漆画、盛行于清代的内画鼻烟壶等都将让苏州的观众大饱眼福。

  苏州展区 苏绣发绣缂丝大师亮绝活

  本次展览,苏州各区都派出了代表性民间工艺大师,将现场为观众呈现多重惊喜。

  高新区“匠意心绣”的展台内,曾多次受命制作苏绣国礼的著名绣娘姚建萍将率队端出刺绣艺术创新表演。

  相城区则将展示“相城十绝”,包括御窑金砖、元和缂丝、渭塘珍珠、太平船模、水乡草编等,金瑾、袁中平、王建江、陈巧生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知名工艺家都将登场。

  姑苏区展台上陈列的多为“原创作品”,主要参展者包括发绣大师周莹华、盆景大师沈柏平、民族乐器制作大师金海鸥、石雕大师林加俊、国画颜料技艺传承人仇庆年、树叶画专利人庞彦德等。

  除此以外,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及其南红专委会的约70余件玉雕、南红玛瑙作品还组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方阵。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