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个“金阿姨”十年帮困铸品牌

30.04.2015  12:27

  中国江苏网4月30日讯 “有困难就找金阿姨,有困难的地方就有金阿姨。”在苏州姑苏区,提起“金阿姨”,几乎路人皆知。她是爱心的使者,是姑苏区扶贫帮困的“”字招牌,有“金阿姨”爱心志愿者的地方,都充满着真情和温馨。

  2005年7月,金秀华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职位上退下来,担任苏州金阊区“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副主任。10年来,她专门从事面向社会困难群众的扶贫帮困工作。因为金秀华热心公益事业,在岗位上、在生活中默默地、真诚地为弱势群体解决了许多困难,办了许多实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金阿姨”。

  如今,“金阿姨”这个看似普通的称谓已注入了更深的内涵。2006年8月,在金秀华的倡议下,“金阿姨”爱心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这支服务队遵循“有困难就找金阿姨,有困难的地方就有金阿姨”的服务宗旨,从成立之初的6名志愿者发展到目前的500余名志愿者,常年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开展“架爱心桥、唱四季歌、做好儿女”的援助服务,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金秀华的倡导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爱心市民、年轻的“金小伙”、“金姑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金秀华的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感染着每一位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志愿者。在她的管理下,“金阿姨”志愿者服务队的激励项目“为奉献者奉献,增志愿者活力”在2014年获得了全国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

  在炎炎夏日里,为了让困难群众度过酷暑,“金阿姨”想困难群众所想,向全市居民发起了“爱心连线夏日清凉特别行动”的倡议,呼吁为贫困家庭捐出闲置的电扇。一星期内,援助中心就收到了来自全市各个角落的爱心电扇70多台。 “金阿姨”们又顶着烈日把一份份爱心送到了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家中。

  在贫困家庭遭突发困难,生活雪上加霜时,“金阿姨”急群众所急,为受灾家庭奔波忙碌,办理援助手续,并把来自各方的爱心及时送到灾民家中。在全社会爱心助学热潮涌动时,想到寒门学子又在为学费担心,“金阿姨”们便呼吁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50多名学生得到了一年以上的结对帮扶,350名低保家庭的学生拿到了“金阿姨”爱心助学卡,获得学费资助、优先结对、享受“营养午餐”等助学承诺。重阳佳节来临之际,“金阿姨”们又组织一系列关怀老年人的爱心传递活动。“百名老人圆梦行动”、“走近白洋湾老人爱心活动”、“迎重阳佳节,苏州新貌”活动、为百岁老人安装“一指通”……

  “金阿姨”们十分牵挂孤寡和空巢老人的安危冷暖,自发开展了“爱心敲门”认亲结对活动,与20位孤老、空巢老人签下了“爱心协议”,在精神上给予老人关怀和呵护,用自己的爱心给需要亲情和温暖的老人一丝慰藉,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感到孤单、寂寞。正如家住彩香一村的石好婆对金阿姨所称赞的那样:比亲生女儿还亲!

  “金阿姨”志愿者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和生活中弘扬爱心、传递真心。当家有残疾母亲的小王因就业困难找到“金阿姨”时,金阿姨在开导他的同时,积极帮他联系实习单位。如今,小王已成功就业。当得知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许同学因父母双失业面临生活和学习困境时,“金阿姨”为他与在吴江工作的一位爱心人士搭起了爱心之桥。“金阿姨”爱心牵线,已有242户困难家庭和学生得到了一年以上的结对帮扶,每一位有困难的群众都深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08年,金秀华被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苏州市十佳“慈善之星”荣誉称号。2011年初,金秀华获得江苏省百名优秀志愿者、苏州市首届“志愿之星”十佳个人荣誉称号。她还获得了2009—2011年度苏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苏州市慈善优秀工作者”、2009—2011年度苏州市民政局颁发的弘扬“三牛精神先进个人”、苏州市民政局颁发的民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向着“构建和谐社会,共建温馨家园”的目标,“金阿姨”志愿者服务队的500多名志愿者用真诚和微笑感动着每一位困难群众。她们,富有爱心,为爱心援助事业奉献自己的余热;她们,不遗余力,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排忧解难;她们,任劳任怨,为援助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金阿姨”们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凭着那么一股执着、一腔热情,默默地感动居民群众,鼓舞更多的普通市民、社会各界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建设美好的家园。

  苏州市慈善总会供稿

志愿者金阿姨(右一)为困难老人送去老花镜和养生书籍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