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救助管理站的温暖故事 他们走遍城市的犄角旮旯

26.10.2015  12:04

      在大部分市民眼里,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并不难:购买一张车票简单直接,护送一段旅程轻松惬意,传递一口食物也不费力。日前,记者来到市救助管理站,亲历救助一线工作,并与工作人员“并肩作战”了几天,了解了一些鲜为人知而又真实的救助故事。

      帮寻

      听方言猜姓名试遍各种方法只为走失者寻家

      “2015年6月16日,苏州内环快速路管理大队护送该人到苏州市救助管理站,该人年龄60岁左右,身高约160CM,体型中等,其本人无法说清具体住址。请其亲属、相关知情人或家有丢失人员与该人相似的亲属与苏州市救助管理站联系。救助管理站联系电话:0512——67513748。”

      类似这样的寻人启事每天都在救助大厅的屏幕上滚动显示,而类似这样的受助人员每天都在等待。

      记者了解到,受助人员来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先详细了解他们的相关情况,然后给他们安排食宿。今年5月,站里来了一个走失了15年的广西人,说的是客家方言,工作人员根本听不懂,只能靠猜测。根据他的发音和他自己写的名字,猜测他的名字大概叫雷成文、雷戊文、雷戌文,然而把名字打进电脑里的救助系统比对后,并没有查询到相关身份信息。随后,工作人员在网上散发寻人启事,并把他的照片寄到全国说客家方言的10多个地方。各种方法试遍后,最后在注销人口里找到了他的信息。

      在救助站,记者看到几位智障人员,有的不会说话,有的会说话但是说不出名字,还有的要么说不清楚地址,要么就说一堆地址。记者发现这几个人好像都是老面孔。“我们为他们找亲人找了几个月,但还是没有头绪。”市救助管理站管理一科科长陆中昊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小胖来到市救助管理站时,他连厕所都不会上,工作人员每天给他洗澡、穿衣、喂食。在救助管理站待了几个月,他慢慢长胖了,人也精神了许多。

      护送

      单程86.5小时

      途遭暴雨滑坡还被受助者抓伤

      市救助管理站还有一项更加艰巨的工作,就是把受助人员护送回家。护送过程中,既要忍受长途护送的劳累,还要面对精神病人可能发病的风险,有时甚至要面对突发的恶劣天气。

      2014年7月,南方暴雨,突发山体塌方、铁轨中断,市救助管理站2位工作人员,单程历时86.5小时,成功护送一名中年智障妇女安全返回贵阳老家,火车整整晚点了58.5小时,刷新了护送延时最高纪录。

      参与护送的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副主任唐云乔说起那次护送仍然心有余悸。她回忆说,由于湖南、贵州两省当时突降暴雨,火车在株洲、涟源、玉屏、怀化等地几次滞留,每次停靠都超过8小时,在快到贵阳时,又突然遭遇大面积山体滑坡。

      当时车上吃的、喝的都快没了,乘客中出现各种骚动,有的乘客甚至当场晕倒。闷热的车厢,躁动的环境,也导致护送对象一度情绪失控。我们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省下吃食给她,可她还是太激动,一直用手抓我们,我们的胳膊、身上都是她挠的红印子。最终,我们还是被铁路公司用汽车解救了出来,凌晨2点半终于到达贵阳。当我们把受助人员顺利交到贵阳市救助管理站时,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唐云乔说,其实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2014年昆明暴恐案发生的前一天晚上,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完成护送任务后从昆明火车站返回,躲过一劫,如果晚一天返回,可能就会遭遇暴力恐怖事件。

      日常

      每日至少两次

      街面救助足迹踏遍苏城

      无论是在夏日炎炎的柏油马路上,还是在大雪纷飞的冰冷寒夜,你总能看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每天要走遍苏州市区的犄角旮旯,执着地从一个桥洞、一条小巷、一片荒地、一座公园找起,寻找着流浪乞讨人员的行迹,实实在在地维护苏城市民的安全。

      市救助管理站管理二科科长陈超告诉记者,站里每天要进行街面救助,一天最少两次,工作人员一上班就分路线进行救助。每年还有“夏季送清凉”和“冬季送温暖”两个专项活动。

      记者在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看到一张街面救助图,上面主要有4条线路,一是从中街路小公园—吉庆街万年桥附近—阊胥路与三香路立交桥地下通道—泰让桥桥下;二是从莫邪路绿化带—相门后庄桥下—相门新村小公园—东环路高架桥下—东环路与杨枝塘交叉口;三是从清心桥桥下—园区城管湖东中队对面公园;四是从干将桥桥洞—南门路与解放西路小公园—人民桥桥下—彩香中学旁小公园,走过火车站南北广场,走过东西山、斜塘、唯亭、望亭、渭塘、甪直、东渚、胥口……最远一直到胜浦。

      前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工作人员还是顶着晚间的寒冷进行街面救助。人民桥底下,工作人员发现一名老年流浪乞讨人员,裹着厚厚的棉衣。但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劝导他进站避避风寒,他均予以拒绝,工作人员只能无奈离开,并告知他一旦有困难可以随时来站求助。在汽车南站一侧的墙角里,工作人员又发现一名男子正躺在铺盖上,他衣着单薄,瑟瑟发抖,在工作人员的劝导和围观市民的劝说下,该男子最终跟随工作人员踏上救助车,进站接受救助。

      在救助过程中,围观的市民说: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在寒夜里流浪街头的乞讨人员送去“温暖”,让人感动,但是“收入不菲”的职业乞讨人员不听劝导,执意乞讨,不愿接受救助,确实令人尴尬和气愤。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