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政府投资基金撬动产业升级 赋能创新型企业
长三角产业重镇苏州为加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新的战术“基点”。9月28日,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这家国内高端外科手术吻合器领军企业能够顺利融资,背后正得益于苏州财政投资基金的大力赋能。
为创新型企业深度赋能,是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苏州一定要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的历史性机遇,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
政府投资基金成为产业升级“关键手”
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吴江开发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初,该公司顺利攻克技术和材料难关,实现了3D打印弹性体材料系列产品快速、低成本量产,目前已赢得国内外80多家品牌商青睐。9月,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金沙江联合资本看到了这一新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迅速参与投资,并吸引中鑫创新、科慧创投等多家市场投资机构跟投,目前,该公司已获得A轮融资近亿元用以扩大产能。
“很多初创型科技企业拥有技术却缺乏资产,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用好手中的财政基金杠杆,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创新能级。”苏州市财政局局长吴炜表示,政府投资基金是财政支出形式的创新,其目的就是要以政府信用作为支撑,形成对民间闲置资金的向心力,从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苏州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也让社会资本以往不敢投、不愿投的民生产业领域迎来金融活水。
实际上,苏州自2011年就创新财政支出方式,成立了政府投资基金,并以此为支点,撬动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倾斜,为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截至6月底,苏州共设立44支政府投资基金,被投企业中已有60家成功IPO,63家挂牌新三板,并成功吸引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龙头”和项目落户。
围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目标,苏州市政府投资基金与头部创投机构积极合作,在苏州设立11支医疗投资基金,累计投资45家苏州医药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培育了一批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创新医疗器械明星企业;2012年,苏州设立城乡一体化建设引导基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累计成立20个子基金,目前已定向投资苏州市24个乡镇街道38个项目,投放资金达98.87亿元,有力助推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目前,苏州全市44支政府投资基金认缴总规模已达到269.55亿元,其中财政认缴176.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形成的总投资规模达996亿元,政府资金放大5.6倍。“在苏州,政府每投入1元,就能带动5元甚至更多社会资金跟投,政府投资基金正在成为产业升级‘关键手’。”吴炜说。
建成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超市”,就可以让互联网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迎刃而解。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聚合科技做的就是这种“数据超市”。“2014年前后,国内海量APP上线,许多初创型企业对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去扩充上游数据。”聚合科技首席财务官邵创业介绍,关键时刻,公司顺利拿到了两轮亿元融资,这其中都有苏州市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身影,“现在平台每天的接入量已突破6亿次,我们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数据流通服务商。”
在距离聚合数据不到3公里的美思迪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还起到了“资源引路人”的作用。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模拟和数字混合信号芯片设计企业,美思迪赛基于全球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制程和技术,目前已成为国内技术最强的快充电源芯片研发企业,合作伙伴涉及华为、小米、魅族、大疆等知名品牌。公司创始人刘万乐介绍,尽管公司资金比较充裕,还是拿下了有苏州政府投资基金背景的中芯聚源基金提供的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因为“融资”更是“融资源”,中芯聚源发起方是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公司,作为更为专业的股东,这样的融资会把资金和技术资源很好融合起来,助力公司迈向技术高端。
“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从初期成果转化的天使轮投资,到中期健康成长、后期扶优扶强的各轮投资,苏州这些年不断丰富政府投资基金层次,打出了一整套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组合拳’。”苏州市财政局金融和基金管理处处长冯俊介绍,通过跟踪子基金投资领域、投资比例进展,采取正向激励方式,苏州不断引导基金管理团队加大对本地优秀公司的关注力度,目前已有近700家苏州企业获得了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得以实现跨越发展。
在位于吴中经开区的吴淞江科技产业园,投资1.5亿美元的欧康维视生物医药总部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从去年8月底接洽,这家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研发生产机构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落户,并于今年5月在港股上市。这一系列漂亮动作的背后,政府基金的力量再次突显。
“欧康维视由通和毓承资本全额投资孵化创建,作为苏州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合作子基金,我们看到苏州把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的发展前景,于是把它引入苏州。”通和毓承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首席执行官陈连勇说,从2012年9月开始,公司已经为苏州引入18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4家已经上市。
广泛接触契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基金项目,从而引入各领域的优秀项目落户,苏州“基金招商”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苏州通过国有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对接,设立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首期规模120亿元。这支被称为“苏州基金”的产业引导基金,以“母基金+子基金”的方式,运用市场手段引进优秀的基金及管理团队,投资全市新兴产业。
“资本市场是筛选、甄别优质项目最好的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必须用好这个平台。”苏州基金总经理徐挺说,目前,苏州基金通过启明创投、通和毓承、中金启辰等18支子基金,已累计吸引泓懿医疗、铁歌科技、怡道生物、麦科奥特等15个项目落户,投资金额达9.43亿元人民币。
“对政府投资基金这根‘杠杆’,我们要用好,更要管好。”吴炜介绍,为实现政府投资基金的可持续发展,苏州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建设政府引导基金数据库,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类被投资企业和项目、子基金管理人、社会出资人等信息,开展制度建设、风险控制和政策目标评估等工作,并在2017年出台《苏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此外还设置了科学的考评体系,对基金管理人、托管银行提出具体的风险控制要求,定期梳理、加强整合,制定回购、并购、上市等多元化退出方案。一系列监管措施,使政府投资基金在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拥有了一道切实有效的安全“防火墙”。(高坡 盛峥)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