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粮食安全明确五个新定位

22.09.2015  09:50

              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在富民惠民、着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原则下,综合考虑苏州市粮食供需特点、粮食产业状况,适应苏州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态势,苏州市粮食安全新定位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产销对接的储备优质化。苏州作为人口将过千万的销区和粮食产业大市,粮食储备尤为重要,苏州粮食储备要适应和衔接苏州未来优质生产的趋势,储备优质品种,在储备结构上配合优质种植,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在技术发展的推动和政策重视下,苏州仓储设施已经升级换代,未来绿色、低温粮食储藏还将成为趋势,未来应在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的趋势下不断进行生产和需求的良性对接,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储备粮,不仅仅着眼于“储备”行为本身,更多地关注“储备”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增加优质粮的储备,让政策性储备与市场化需求相衔接,进而引导生产结构的升级。并可利用江苏省的产销并存的优势条件,发展“南粮北储”,既减轻产区的储备费用负担,也方便及时调运,构建产销对接的优质化储备。

     

              二是高效现代的物流规模化。物流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会有价值,未来我国粮食物流业差异化、一体化以及绿色化的要求,迫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盟的方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推动粮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苏州粮食物流整体上正向规模化发展,已经具备较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以及数字干线运输网络,使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应用,发展规模化现代物流的条件已经成熟。未来苏州粮食物流将由传统低端的运作模式向高效现代的规模化物流快速转变。

     

              三是四化同步的体系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不仅明确了农业现代化与其他“三化”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而且明确了“四化”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思路下,全面推进苏州市粮食安全体系的现代化,促进粮食生产与收购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衔接,促进粮食储备体系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加快粮食流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形成与“新四化”互动的现代化粮食安全体系。

     

              四是全程监管的质量提升化。无论从国家保障民生的角度还是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市场需求变化的角度,粮食质量和安全都是今后重点监管对象。在加快本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上,与产区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主体合作,建立苏州市的优质安全粮食产品基地,实现生产源头治理和产、储、运、销全程监管,实现苏州市粮食质量提升和生产流通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五是规范有序的流通市场化。国有粮食企业作为粮食流通的蓄水池,要真正发挥蓄水池的战略平衡作用,除了出于战略考虑的安全储备粮之外,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进一步完善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主要手段、以政府粮食储备和调控为后盾的粮食流通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粮食生产增长和流通顺畅,并进一步在市场管理、行业准入、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定必要的法规,市场秩序将更加规范有序,真正发挥国有企业主渠道作用,既要保证省内市内粮食安全,也要有力地支撑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