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为开发区转型探新路

01.02.2016  19:02

  中国江苏网2月1日讯 1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开幕并举行第一次咨询会议,18位知名专家联系国内外投资与贸易、科技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前沿性政策动向,结合国内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出谋划策,为开发区转型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苏报记者摘录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抓住“创新”这根生命线

   要更广泛地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发现前瞻性的问题

  马秀红商务部原副部长

  苏州工业园区不是最早的开发区,却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开发区。园区在不同时期面临很多困难,但都是依靠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园区在困难中、在矛盾中、在风浪中能够不断地前进,取得今天的成绩。创新就是园区的生命线。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旗舰合作项目,园区将原先的一块低洼地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区,综合发展指数、集约发展水平、质量效益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合作的成功范例。更为可贵的是园区在开发开放中,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体制机制和改革创新的意识,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现在工作重点就是组织实施。这个总体方案,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建设五大平台,涉及的面非常广,特别是五大平台,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可以根据分类纳入到这五大发展平台。园区要更广泛的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做法,以创新的思维就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研究,前瞻性的发现问题。

   紧抓“供给侧”改革机遇

   应重视制度供给、规划供给、政策供给、高新科技供给和人才供给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把园区放在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位置上,是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考量的。园区应该总结过去经验,面对新的挑战,进一步调动潜力,为苏州、江苏乃至全国提供发展经验。

  在新的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发展、转型再出发,应当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首先要特别重视“制度供给”的创新,要强调简政放权,我们的政府架构要做“伤筋动骨”“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其次是,政府必须正视“规划供给”,各个部门分头管的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经济制度发展规划、国土开发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过去每个部门都在尽责,但相互之间协调不到位,要改成“多规合一”,园区可以进一步总结经验。第三是“政策供给”的创新,园区政策环境一定要瞄准最高标准,建立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第四是“高新科技供给”,科技是一个乘数,高新科技供给要面向全球化竞争、面向“互联网+”。最后是“人才供给”,要考虑怎么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且要善于利用外脑,自己培养人才,包括在业人员的深造、素质提高,激发一线创业创新人才的潜力。

   人、城、产交融起来

   面对110万人口,就要研究他们的技能、收入和消费模式等,提供他们所需要的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全国各类园区很多,但是实话实说真正成功的并不很多,苏州工业园区算一个难得的成功案例。

  园区的规划具有前瞻性,具有科学性,我第一个建议是由“产城融合”提升到“产城人”融合。园区实际居住人口110万,这是一个大城市概念了,面对这110万人口我们就要研究他们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能、收入和消费模式,然后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另外,园区成为国际化窗口,有很多外国人才到这里创业定居,我们要考虑有没有国际化社区?园区就要营造一个让他们感到这个地方很幸福,很自豪,把它作为家园,那么就会迸发出创新的热情。园区形成了很多资产,要通过精细化、人性化、艺术化设计来提升,让已经形成的资产升值,光是城市和产业融合好,还没有到顶峰,要把人、城、产交融起来,才能真正的上一个台阶。

  第二个建议,营造优良的创新空间。城市就应该把有想法但没钱的人、有钱但没想法的人结合在一起,让他们非常方便融合、沟通,降低交易成本,将来的园区要多元、混合,不要太单纯,创新才容易出现。

  第三个建议,是要培育创新的氛围,恢复“容错机制”,大胆去闯。

   不妨来个“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国际平台一定要学,日本、德国高端制造业领域,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意义重大,具有可复制性。从这点上看,我觉得跟上海自贸区,跟其他地方的自贸区性质一样,只是不同的重点。

  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要避免两个倾向:一个是不注意产业升级,老是加工,不管怎么样的加工,危机一来,问题一大堆。另外一个极端呢,现在国内讨论非常多的,一个是互联网经济,一个是金融经济。互联网经济、金融经济本身很重要,我们要发展,但是一定要防止互联网经济、金融经济取代实体经济,这一点我是非常担心的。防止过度金融化、互联网化。现在讨论产能过剩,我是觉得这两个行业,有些领域已经过度,实体经济大受影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有很好的实体经济,生物制药、机械、“工业4.0”等等,空间很大。原来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下去。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借鉴新加坡经验很重要,但是应当来一个“新加坡+”,比如“新加坡+日本”“新加坡+德国”。苏州工业园区不能满足于新加坡,新加坡作为国际平台一定要学,但是作为高端制造业,我倒觉得要学日本、德国。日本到今天为止还生产着全球52%的半导体,很多企业都非常先进。中国很多企业都在搞互联网、金融,苏州工业园区还是往技术方向发展,我觉得会很好。

   24字概括总体方案

   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示范先行、体系构建、成果共享

  李光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我用24个字来概括: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示范先行、体系构建、成果共享。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先行先试,比如说在发展目标上,第一个发展目标是整合园区的发展资源,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探索区域发展路径,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第二个发展目标要体现与国际规则接轨,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系,建立市场配制新机制,引领苏南经济区域发展。第三目标是落实国家战略,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第一是抓重点,比如说国家级开发区219家,还有高新区、综保区、出口加工区,这些园区未来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如何去发展,如何去整合?国家赋予苏州工业园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打造开发区的升级版,探索、总结、创新园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第二是找突破,要构建能够支撑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打造新的价值链;第三是谋合作,在推进新一轮转型过程当中,一定要利用新加坡的经验,利用它发展的国际平台的经验,它的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第四是探规则,园区的发展要适应于未来国际经贸规则的演变趋势。(首席记者钱怡濮建明摄)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