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区河道首次试验调水冲淤

23.07.2015  17:37

苏州古城区内,狭窄河道的清淤一直是个难题。7月22日,苏州市水利部门另辟蹊径创新举措,在临顿河首次试验调水冲淤,利用自流活水工程,通过人为调节河道水位差,改变水流条件产生冲击水流,冲刷河床淤泥,顺水流带走浮淤,提升城区河道水体感观效果。这也是该市首次推出这一办法对城区河道清淤。接下来,苏州水利部门考虑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2012年底,苏州城区完成一轮大规模河道清淤。2年多过去了,由于河道的自然淤积,新一轮清淤已提上日程。但是,从上一轮河道清淤经验来看,城区河道普遍狭窄,施工机械难以作业,同时城区河道的驳岸老旧,采用干河清淤可能会带来岸坡坍塌等安全隐患,半干式、湿式清淤法则存在工效低、成本高、清淤不彻底等问题。因此,城区河道采用何种形式清淤成了一个难题。既然干河清淤危险系数大,那么能否利用水流本身的冲刷力清淤?苏州市水利局副局长赵瑞龙表示,黄河调水调沙是利用水动力清淤的成功案例,以此为借鉴,市水利部门决定在城区河道试验调水冲淤。其实,早在2007年初,江苏省首个调水冲淤试验——“引江冲淤保港和改善里下河水环境试验”就曾获得成功。此次,城区河道调水冲淤试验,利用汛期北环城河河道水位较高的有利条件,通过自流活水工程阊门堰、娄门堰的开度控制北环城河水位及下游澹台湖枢纽联合排水,调节试验河段的南北水位差,提高水流速度,冲刷河床淤泥,顺水流带走浮淤。

7月22日上午,首次试验在临顿河进行。早上6点开始,作业船先对河底淤泥进行了搅混。7点前,对水位进行人为控制,保持0.7米以上的水位差。上午8点半,在临顿河跨塘桥上看到,桥下的水流速度已明显变快,该处的水比较清,然而顺着水流走到干将路口,河道内的水已变得有些浑浊,水面上漂浮着一些垃圾。赵瑞龙表示,河水浑浊正是因为河道内淤泥被冲刷掉,随着水流流走。此时,相门桥与马津桥的闸门已经关闭,浑浊的河水从临顿河流出后,集中被引入官太尉河,再向南进入环城河。沿途河道内顺流水被冲刷下的淤泥,也随之被排入环城河。由于环城河河面较宽,清淤比较方便。据介绍,一般淤泥需要水流速度达到0.3米/秒左右才能冲刷,而粘土的不冲流速在0.8米/秒左右,流速越大,冲淤效果越好。苏州城区河道岸坡都有护砌,抗冲能力较强,根据试验河段不同规模,考虑防止岸坡冲刷,试验河道目标冲淤流速控制在0.7——0.9米/秒。21日上午,根据实际测量,北端齐门河闸下水位3.45米,南端觅渡桥附近水位2.67米,上下游尾水落差近0.8米,进水流速达到了0.95米。

赵瑞龙表示,淤积和冲刷是河道本身的特性,调水冲淤就是利用水流自身的冲刷力,采取自然的办法对河道进行清淤。此次试验将持续半个月左右,接下来平江河及其支流也将分批进行试验。提醒市民,试验期间,由于水流速度加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最好不要靠近河道,以免发生意外。(供稿:苏州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