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双选会遇冷 毕业生们都去哪儿了

08.02.2015  20:38

  核心提示: 又到一年求职时,昨天苏州市2015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今年的双选会与往年相比,到场“问前程”的毕业生数量明显减少。

  核心提示

  中国江苏网2月8日讯 又到一年求职时,昨天苏州市2015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今年的双选会与往年相比,到场“问前程”的毕业生数量明显减少。截至下午4点,现场共吸引近3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场应聘,收到简历22063份,达成意向3653人,其中硕士415人,本科2597人,大专641人,现场签约48人。

  “随着微信、网络招聘渠道的加入,现场招聘会人就相对少一些。”据人才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就像是一个水平秤,一端上升了,另一端自然就会下降。就业渠道的增多,势必会分流一部分找工作的大学生,这也将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常态”。

  商报记者黄贤君管有明/文

  蒋世颖/摄

  现场

  以往最热的事业单位

  摊位前却没有人排队

  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一直都是“双选会”上的重头戏之一。每年前去应聘的人也都非常多,几乎每个摊前都要排起长长的队伍。但是,今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在5A 馆内,园区所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的招聘摊位前,除了两所学校有几个人在排队,其他学校都没见排队的情况。应聘人数之少,让所有在场的招聘老师都感到意外。

  上午9时15分,园区第一中学的王老师静静地坐在摊前,等待着前来投递简历的人。以往,摊位前早就挤满了前来应聘的毕业生。而在今年的这一刻,她只是收到了一份简历。其实,类似的情况并非这一所学校。在附近的园区星港学校摊前,负责现场招聘的戴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也只是收到4份简历。

  9时30分,记者又来到园区文萃小学的招聘摊前,负责招聘的施老师说,他们来了一个半小时了,仅仅收到7份简历。“最近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进场的人这么少,从来没有想到过。去年,我们也是来了两个人,忙都忙不过来。到了这个时候,差不多已收了百把份简历了。

  招聘门槛其实不高

  条件契合的却难找

  不仅仅是学校招聘冷清,很多企业的招聘摊前同样门可罗雀。

  在苏州一家科技公司摊前,偶尔才会有人来看看招聘的内容,相得中的就投一份简历。现场的企业人事主管危女士介绍,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才收到10份简历。而在去年这个时间,收到的简历已超过50份了。

  企业招不到人,是因为招聘门槛变高了?答案显然不是。在3A、4A馆转了一圈发现,不少企业招聘要求并不高。苏州新代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招聘的十几名工程师,学历要求都是本科;新东方学校要招聘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也仅需本科,且专业不限。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严女士说,其实公司的门槛很低,主要是能说普通话,肯吃苦就行。尽管门槛不高,但薪资还是很可观的。“底薪每个月2000元,但是销售提成不少。一般来说,三个月下来,新进来的大学生平均能拿到四五千的月工资。最多的人,工作两个月下来,就能拿到上万元的月工资。”可是,一个上午,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并不多,“现场应聘的人少,挑选的余地也相对减少。” 分析

  招聘渠道越来越多现场应聘大学生被分流

  教师招聘作为前几年的大热点,为什么今年大变样了呢?园区第一中学的王老师认为,除了他们学校本身提供的岗位较少以外,还跟现在发达的网络有关。前段时间,他们学校就已开始招聘,有很多人都直接在网上投简历。王老师的这一说法,文萃小学的施老师也很赞同。她说,前几天,他们在网上收到一份来自河南学子的简历,看看还可以,马上就打电话过去,想让对方来当面谈谈。

  “别看现场招聘人不多,其实我们在网上招聘渠道,已经吸引了不少人来投简历。”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心支公司的招聘人员朱胜楠告诉记者,通过网络渠道招聘,公司今年的应聘人员从数量上来看,比往年还要多一些。招聘渠道的增多,势必会减少现场招聘会的人流量。因此,自己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微信朋友圈招聘流行扫一扫二维码也可投简历

  现场,企业发出的招聘简章上还多了一样东西:微信二维码。“现场招聘,经常会出现求职者不管投简历的情况,因此我们才设计了这个,方便求职者线上跟我们联系,只要扫一扫加上微信,也能把简历投给我们。”苏州一家线上物流平台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刘小姐说,随着IT及互联网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发展,让招聘行业应运而生出不少新概念,如微招聘和圈子招聘等。

  南京林业大学的林同学告诉记者,自己的第一份企业录取通知书就是从微信上“”来的。那是南京的一家公司,自己有一次发“私信”到企业微信上,没想到,今年毕业前交上简历就被聘用。在她的同学中,有不少都是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跟企业联系上的,这种方式找工作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网络招聘也有短腿

  线上线下各有优势

  张然是苏州本地人,是盐城师范的英语专业应届生。前段时间,她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都没有结果。这次,她带来了五份简历,现场推销自己。以前,我“也在网上投了简历,效果都不太好。

  在采访中,一些招聘负责人也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即现在的网络再发达,也不能代替当面的交流。园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说,特别是像教师这样的岗位,不仅仅是看成绩、看简历,还得看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等。仅仅凭网上传过来的简历,还不太可能最终定下来。所以,他们都希望学生们不管怎么忙,也不管有什么理由,最好还是来招聘现场,交流一下,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

  某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孙坚告诉记者,传统的招聘方式和新兴网络招聘都有弊端:网络招聘信息海量,却缺乏了面对面的交流,让企业很难掌握应聘者的具体情况。而参加现场招聘会,可能会出现求职者不敢投简历的情况。个人认为,企业招聘需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数据

  大学生骑驴找马的少了 双选会达成意向3653人

  往年,大学生骑驴找马的情况在双选会上很常见,不少人来到双选会纯粹是“打酱油”,感受一下气氛,顺便也再看一看有没有更好的岗位,但在今年的双选会上却不多见。

  上午9点15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大四学生施佳慧还在找寻目标学校。“1月份刚刚考完研,所以现在才有时间开始找工作。”小施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小本子上细细写下了三个自己中意的岗位,并记录下自己面试的优势和劣势。“身边的小伙伴都找到工作了,所以今天只碰到了几个初中、高中同学。

  “确实,今年大学生骑驴找马的现象少了,这也说明了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理性。”据人才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去年10月份,校园招聘“计划”就开始启动,苏州已经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先下手为强”,到高校抢人,很多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有的甚至已经提前到岗见习,就不来现场了。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招聘现场岗位与个人匹配度,根究最后统计,现场达成意向的有3653人。

  苏州籍毕业生3.78万今年确保就业率95%以上

  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49万。昨天,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苏州籍生源的高校毕业生约3.78万,与2014年基本持平。

  苏州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刚刚出炉的最新数据,去年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41%,与上年持平。其中,在本市就业、在外地就业、升学及应征入伍以及自主创业的,分别为27626人、3501人、6204人和302人。目前,全市登记的133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实现就业。

  “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万个”已连续被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市人社部门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市通过举办春夏两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日常公益性市场、网络招聘等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下一步,苏州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多地鼓励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确保苏州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