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的北桥经验

10.09.2015  10:01

      提起农村养老,不少相关人员都会眉头紧锁,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养老观念,使得养老院、护理院等深受城市推崇的养老理念,到了农村行不通。不愿意住养老院,呆在家又自顾不暇,是许多农村孤老的生活现状。在相城区北桥街道,这些空巢、孤老,却没有养老烦恼,白天“入托”,晚上回家,日子过得舒心自在。尤其是不用再起炉灶,为吃什么发愁。

      从2010年,北桥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建起全区第一个“托老所”至今,全街道已建起8座日间照料中心,7个助餐点以及2个送餐服务点,居家养老服务站街道全覆盖。7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只要自负一半的费用,就能在助餐点享用午餐,住得远的或行动不便的,还能享受送餐上门服务。

      三菜一汤天天变花样

      提前一周公布菜单听意见

      9月2日中午10点15分,北桥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的食堂,菜香扑鼻,勾人食欲。30多位老人,有序地排着队,等着打饭。木耳炒蛋、二只水面筋塞肉、炒包菜,外加一碗榨菜肉丝汤,以及无限量的白米饭,这样一顿8元餐标的午餐,就餐老人只需自负4元。

      75岁的吴玉善,从2013年挤进这个助餐点后,就再也没舍得离开。用他的话来说,4元一顿饭,上哪儿找?吴玉善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子女。尤其是年纪大了,吃饭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常常泡饭,就着咸鸭蛋、酱菜,对付过去,久而久之,营养跟不上。老人说,不是自己不愿意买菜,而是一张嘴,吃不了多少,买菜就很尴尬。买多了吃不掉,买少了又单调。得知自己符合助餐条件,他就立刻报了名。吃完饭后,他先是去休息室打个盹,12点30准时到几步路开外的“荷缘书场”免费听书。有时,接着打个小麻将,再打道回府,仅10分钟车程。

      该日间照料中心的负责人钱荣根告诉记者,8元伙食标准,基本没涨过价,而实际老人们吃到的伙食是高于这个价格的。菜单,都是时令菜,结合老人口味和膳食所需设计的。提前一周菜单张贴上墙,老人们如果有意见或建议,可以提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调整菜单和口味。而另有想法的少数人,助餐点也会在下次给予照顾,尽量保证老人们吃到自己喜欢的菜。

      除此以外,为了能实时掌握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以便更科学设计菜单,这个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月邀请就近医院的医护人员上门免费为老人进行“三高检测”,每年进行一次免费身体检查。

      目前,这个助餐点已吸纳了38名70周岁以上的“五保”、低保、孤老、空巢等老人,坐满了整整三个圆桌。除非有生老病死等特殊情况,否则几乎没有人会让出名额。“其实申请的老人还有一些,只是我们的食堂就那么大地方,实在是坐不下。”钱荣根说。

      住得远的、行动不便的

      助餐点送餐上门

      在距离镇中心较远的丰泾日间照料中心,今年7月1日起,在助餐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送餐上门的增值服务,主要针对住得远,又腿脚不便的老人。目前,要求外送的老人,已经超出了堂吃的人数。

      为此,丰泾村专门安排了2名志愿者,负责50多名老人的午餐外送服务。9月2日中午10点刚过,68岁的陆金元,就把28个保温桶装上了电瓶车,朝着预先设定的送餐路线进发。每到一处,陆金元总是先将车停稳,然后敲开老人的家门,将保温桶交到老人手上,遇到行动不便的,他干脆帮着送到餐桌上,并帮着把桶盖打开。一个圈子转下来,已经过11点半。陆金元才回到家随便扒几口饭,短短两个月,陆金元被晒得黝黑。

      丰泾村党总支书记吴进发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日间照料中心去年11月18日启用,起初助餐点仅限老人堂吃。运行一段时间后,助餐点的就餐老人有70多个,超出了食堂的容量。但即便是这样,经过上门摸底,仍有一部分行动不便或者住得远的老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益。所以经过班子成员讨论,村里决定7月1日开始,在助餐点的基础上,增设送餐服务(除去法定假日和周日)。送餐则在3元堂吃的基础上,象征性地收入每份1元的外送费。这1元,村里则全部给予送餐志愿者。对于这1元的送餐费,老人们都很赞同。“他们风雨无阻地给我们送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远远不是这1块钱能衡量的。”提起送餐,86岁的陆寿康满口感激。

      目前,丰泾村150名70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超过100人长期有助餐或送餐需求。送餐服务覆盖丰泾村16个自然村,方圆4.1公里。

      一个助餐点运营成本20万 民政补助为主

      北桥的8个日间照料中心,如同托老所,为老人们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以民办非企业注册登记,由社会化组织运作。其中,北桥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在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按照规定,每个助餐点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至少配备3个工作人员,能同时容纳40名老人用餐。北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龚丽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这个标准,每个助餐点每年运营成本在20万。她表示,经费以区民政局养老资金补助为主,加村(社区)补贴,以及老人自负一部分为辅。助餐点的食材,定点采购,每季度卫监等相关部门到助餐点抽样检查,并由街道劳务所开设培训班,定期针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截至去年底,80%以上的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

      结合实际情况,北桥街道制定的助餐条件是,60周岁以上政府援助对象,以及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为主。截至目前,每天全街道近400位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的午餐。

      2010年,北桥在全区首开先河开办日间照料中心,起初也曾遇冷。钱荣根清楚记得,最初,助餐点只有零星几个人吃饭,主要是老人们对新鲜事物不了解,不信任。渐渐地,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和便利后,老人们口口相传,上门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光靠镇区一个助餐点压根不够。随后近几年,北桥街道11个村(社区)先后建起8个日间照料中心,其中7个有助餐点,而没有助餐点的盛北社区则提供送餐服务。据悉,今年底,该街道又将新建漕湖、鹅东两个日间照料中心。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