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方水城”大笔挥写水文章

31.05.2015  14:49

  截污、清淤、活水、保洁多管齐下

  新华报业网讯 5月29日,苏州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实现主体工程通水。这个苏州治水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启用后,长江水可经阳澄湖直抵苏州城区,由此为城区河道活水提供动力和水源保障。

  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水生态质量直接关系到苏州的未来!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要求,一定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水的问题放到苏州发展的全局上来考虑,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对苏州的重大意义,强化水意识,做好水文章,打响水品牌。

  “外国人都知道苏州是有名的东方水城,如果苏州的水都发黑发臭,不要说外来投资者望而却步,创新创业人才不会来,就连本地老百姓都要用脚投票,苏州的转型升级从何谈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岂不要变成一句空话?”有关专家表示,水生态质量已成为苏州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因素。

  水城治水,其难度远非一般城市可比。苏州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42.5%,拥有大小湖泊384个,各级河道2万多条。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对苏州水环境影响巨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污染形势严峻,虽然近年来,每年全市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上千家,但水环境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苏州古城区河道来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入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建设迅速展开,水污染量远超环境承载能力,且由于历史原因,苏州古城内彼此勾连的水系遭到了破坏,流水不活,河道成了污水沟。几年前,苏州启动了工程浩大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程,最终使得8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污水管网覆盖率91%,且实现了城区河道3到5年轮浚一次。但就是这样,苏州城区河道水质依然常年劣于5类。

  苏州决策层意识到,要重现水城神韵和水巷美景,城区水环境治理必须寻求新的突破。2012年6月,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翔提出治水“八字诀”:“清淤、截污、活水、保洁”!很快,苏州市政府出台《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由此,新一轮水质提升工程全面启动。

  苏州市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治水“八字诀”提出以来,苏州仅为城区110条河道实施干河清淤工程就投入1.1亿元,清出淤泥252万方,顺藤摸瓜处理污水管网问题点576个。这是百年以来“东方水城”苏州首次对河道进行全面彻底的治理,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投资之巨,省内少有。

  家住姑苏区沧浪亭社区张思良巷10号的吴春花参与了这场全城大行动。清淤抽水后,她家以木桩为支撑的老房子承受不住压力,非常危险。施工方进行连夜抢修,用钢条、槽钢等对房子做好支撑,将地基浇筑混凝土固定。“如今,推开窗子看到干净清澈的流水,我们就要感激政府!”说着,吴春花竖起了大拇指。

  截污、清淤都是前奏,水城治水的关键是“活水”——让全城的水活起来,重新恢复自净功能。苏州市水利部门介绍,利用境内拥有长江太湖水资源、已经建成的闸站工程、有着历史传承的巧妙合理的河网格局三大优势,苏州设计了一整套古城“自流活水”方案,即将通水的七浦塘便是方案中的一环。目前,每天进入苏州城的清水水量为250万方,其中入古城河道70万方,城市中心区一天24小时持续活水,相当于每天换一次水,实现全城活水后,再通过常态化保洁,守护治水成果。

  就在苏州城区大手笔治水的同时,苏州所属各市(县)、区也纷纷推出水质改善计划,把治水工作列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吴江区拿出8亿元打通断头浜,恢复河流水体生态健康,促进活水畅流;常熟市将100条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呼声强烈的黑臭河道列入重点整治计划;太仓投入18亿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计划每年治理1000个村的生活污水……据统计,到去年底,苏州全市城乡共整治黑臭河道542条,COD、溶解氧等重要指标明显好转。

  苏州城区河道水质从常年劣Ⅴ类提升至Ⅲ-Ⅳ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7年的15.4%提高至2014年的65.1%,河道水质感官质量明显改善。不久前,第三方机构对苏、锡、常、镇、宁五市水环境随机抽样结果显示,在工业发达的苏南五市中,苏州的水环境第一。

  然而,生态环境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苏州水生态治理依旧任重道远。“省环保局近日曝光了苏州整治未达标黑臭河名单,尽管这些曝光河道并不具备代表性,但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到位,还要拿出更大的攻坚勇气、更扎实的举措。”苏州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治水不是为了摆样子给人看,老百姓要的是碧水蓝天啊!

  本报记者高坡李仲勋陈雨薇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