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七旬老人义务理发十一年 服务近千人

23.10.2014  14:05

  最近,苏州彩香一村四区社区居民常喜梅发现小区里新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社区“善行义举榜”,这是苏州石路街道首次在社区设立“善行义举榜”,将老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广而告之”。其中光荣上榜的康怡仁师傅,先进事迹不时被前来观看的居民津津乐道,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一等一热心人”。

  记者了解到,今年71岁的康怡仁,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已经11年,11年来他一直坚持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一分钱不收,他义务理发的次数超过万次,光理发刀就用坏了7把,成为了大家眼中的“活雷锋”。

  哪些人需要帮助

  康师傅一一记下联系方式

  记者见到康怡仁时,他正在参加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只见他身穿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一手握着梳子,一手拿着剪刀,认真地为一位老人理发。“康师傅的手艺真是好,我们都愿意找他理发。”坐在一旁凳子上等待的几位老人说。

  康怡仁退休前在苏州市电容器厂工作。“1963年,我在部队里学会了理发,当时部队里每月都会组织学雷锋活动,我当时就想着学门手艺参加服务。”康怡仁说,后来转业到了地方,看到不少同事因工作忙没时间理发,他便开始用从部队学来的理发技术,利用休息时间义务给同事们理发,慢慢地义务理发的服务范围扩大,周边的居民谁需要理发了,他也会热情地帮忙。

  2003年退休后,康怡仁就成了全天候的义务理发师,十几年来,经他手中理发的不下上千人次。

  “其实也有人劝过我,老康,你孙子还小,要把这个义务理发做起来,就很难有时间照顾第三代了,但是我自己觉得反正我喜欢给人理发,就坚持做了。”康怡仁所有的理发工具都放在一只箱子里,上门理发时,他提起箱子就出发了。

  康怡仁还将所有需要帮助理发者的联系方式和情况写在本子上,现在已经写完整整一个本子。康怡仁说:“我很感恩这个社会,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做好事善事,能奉献一点是一点。”正是这种感恩,推动着他不停地播撒着爱心。

  有位居民瘫痪在床 康师傅就上门理发

  “小区里开店的、附近修自行车的,都是他义务理发的对象。遇到哪家哪户有卧病在床的,他还会上门服务。”社区书记陈洁如介绍说,除了定时参加社区里的志愿服务为居民理发,对于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康怡仁会定期上门服务。

  2011年,60岁的彩香一村居民左益龙找到社区为难地说,他和他儿子已经搬到了东港新村居住,但因儿子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理发成了生活上最大的难题,希望找一个上门理发的师傅。社区联系了康怡仁,康怡仁听后当即二话没说,来不及吃午饭就拿着理发器具到了左老伯家里。一个小时后,看到自己儿子的头发干净利索,左益龙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执意要给康怡仁理发钱,最终还是被康怡仁婉言谢绝了,“大家都是邻居,还收什么钱啊。

  康师傅同时承诺,每个月都会登门为他们父子理发,从此以后的3年多时间,他从未失约。左益龙对康怡仁充满了感激之情,“我和老康之间不沾亲带故,月月给我们父子理发,而且分文不收,这样的好人实在是不多见啊!”面对这样的夸奖,康怡仁只是平静地说道:“说话就要一诺千金,不管刮风下雨也绝不能耽误,我现在身体还很硬朗,多跑跑没什么大不了。

  孤老去世留下遗嘱 要给康师傅5000元

  康怡仁不仅义务为大家理发,街坊邻居谁家遇到点儿难题,他也都会热心地帮忙。“我愿意送给康怡仁5000元,感谢他这么多年照顾我、帮助我……”这是2013年社区孤老陈素金去世后留下的遗嘱,为的就是感谢康怡仁连续六年日复一日的照顾。

  原来,陈素金老人一辈子没有子女,六年前,当时80岁的陈素金因为心血管疾病导致半身瘫痪,生活自理成了问题,便向居委会提出了申请,请人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得知这件事情以后,康怡仁自告奋勇,提出愿意当这个护工,照料陈素金老人。

  每天一大早,康怡仁要来到陈素金家为她料理起床,烧好早饭,在照顾陈素金吃完早饭后,康怡仁要开始一个上午的买汏烧,中午陪着陈素金吃完午饭后,再照顾老人按时吃药和睡午觉。

  所有事情做完,康怡仁才有空回家休息一下,到了傍晚,再来到陈素金家为她准备晚饭。吃过晚饭后,康怡仁还要帮老人擦一遍身体,安排老人睡觉,再检查家里的水电煤气一切正常后才离开。六年来,老人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不干净导致的生疥癣情况。

  为防止老人晚上有什么意外,康怡仁把家里电话摆在陈素金床前,并事先拨一遍自己的手机号码,这样有什么事情,陈素金只要按一下重播键就能联系上康怡仁。“不能不佩服我们的好党员康怡仁,真是我们社区里‘一等一热心人’。”社区主任陈洁如深有感触地说。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