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运河高效水运服务“两聚一高”

31.08.2017  10:47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苏北运河,是江苏及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水运大动脉,更是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的主通道,成为全国唯一能与长江干线媲美的内河航道。江苏交通依托水运运输的比较优势,贯彻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融入 “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部署,打造苏北运河高速通道,服务全省“两聚一高”新江苏建设。

全国内河水运经济指标第一

在经济转型升级、运输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2016年苏北运河10个梯级船闸货物运量达3.1亿吨,再创全国内河水运经济指标第一。

2016年,苏北运河货运量达到了3.1亿吨。其中,宿迁皂河至扬州施桥8个梯级均超过1亿吨,淮安、邵伯、施桥3个梯级超过了2亿吨。而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三峡船闸2016年客货通过量为1.305亿吨(三峡官网发布),苏北运河全线有4个梯级船闸货物通过量超过了三峡船闸,最高达2.5倍。如果把去年苏北运河的货运量全部搬去公路或者铁路上,就需要载重20吨的卡车1550万辆(可绕赤道3.875圈),载重50吨的火车皮620万个(可绕赤道1.7圈)。

2017年上半年,苏北运河货物运量1.51亿吨,一条河完成的货运量,就占全省各种方式运输总量的13.9%(据统计,全省货物运量10.83亿吨),占全省水路货运量的2/5(全省水路货运量3.8亿吨),是全省铁路货运量的5.6倍(铁路货运量2698.7万吨),占全省公路货运量的1/4(公路货运量6亿吨)。  

据苏北运河船闸管理人员介绍,为了让苏北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充分发挥效益,他们通过信息化把闸室利用率提高至少10%,相当于在苏北地区又建了一条年通过量千万吨级的“新运河”。

货种由黄沙煤炭向多元化转变

过去,苏北运河的货物种类主要以“一黄一黑”即黄沙和煤炭为主,而其他货种极少。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苏北运河的货种日趋多元化,集装箱运输、成品油、木材、水泥、粮食、金属矿、化肥农药等货种保持上升态势,运输货种的变化折射了沿河区域的转型发展。

上半年,煤炭运量3894万吨,同比下降4.8%;黄沙运量2353万吨,在去年同比下降50%的基础上,今年再同比下降31.9%。而以集装箱为代表的新型物流供应链组织运输方式在苏北运河上快速成长,上半年集装箱运量6.59万标箱,在去年同期同比增长6.4%的基础上,今年更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同比增长了36%,与2014年同期的3.114万标箱相比,短短三年时间已经翻了一番,水运的集运方式和交通联运运输体系进一步显现。

低成本、绿色环保成突出竞争力

我省是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头在外”的省份,苏北运河高效安全低廉的物流成本早已成为大宗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苏北运河水运每吨公里运输成本0.041元,而铁路运输成本0.072元/吨公里,公路运输成本0.39元/吨公里,内河水运成本是公路1/10左右,铁路的4/7。苏北运河的物流成本已然成为沿河区域的实体经济追求的除生产、销售环节外的“第三利润”。

2016年,苏北运河货物周转量达589亿吨公里,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节约社会运输成本18亿元;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节约社会运输成本205多亿元。

水运运输方式也减少了燃油消耗而产生的废气排放。水运运输方式柴油能耗为5.96克/吨公里,铁路运输方式柴油能耗为11克/吨公里,公路运输方式柴油能耗为68.75克/吨公里。以2016年苏北运河周转量589亿吨公里为计算依据,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节约柴油消耗6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8万吨;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节约柴油消耗4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39万吨。

目前苏北运河实行“一票通”+“零间隔”联控模式,10个梯级首闸登记后无缝过闸,通过“船讯通”打通闸船信息对称“最后一公里”。此外,下游长江航道内货源比运河周边货源更为丰富,北方大船向南入江发展寻求货源,货物流向发生改变,苏北地区经济呈现向长江经济带融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