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海韵长寿乡 宜居宜业花园城——南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现在进行时
《南通五山地区片区规划》在南通城市博物馆展示,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将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东市圆陀角滨海省级湿地公园——南通首家省级湿地公园和全省首家滨海湿地公园获批建设,最终目标要成功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60公里的中心城区高速一环生态景观廊道,90公里的宁启铁路(一期)生态景观廊道,拔地而起,主体林带宽100米,按照“三化”(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树种配置,新增绿化面积约2.2万亩,总投资超10亿元。
自今年3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发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动员后,8001平方公里江海大地兴起大造绿化、提档升级的热潮,深刻地改变着城乡生态面貌。一个开门见绿、生机盎然的活力南通正阔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建设“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这是南通市第十二届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南通城市发展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向全社会作出郑重承诺——“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传承发展,开启绿色新征程
南通,是我国滨江临海平原地带惟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南通,还是爱绿、种绿、护绿,崇尚自然、遵循自然的典范。一百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创造性地规划南通“一城三镇”的空间布局,以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广植树木,修建公园,博物苑内、五山中、啬园里、濠河边……处处名木荟萃、郁郁葱葱,着力构建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南通,堪称中国近代史上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
美国薄壳山核桃,是当前全省正在大力推广的优良木本油料植物、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南通博物院,这种树已是胸径55厘米、树高近20米的参天大树。“根据史料记载,张謇引种到南通博物院的植物品种有307种。”南通博物院副院长曹玉星说。如今,张謇这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已深深地融入到南通城市发展中,并不断发扬光大。
崇尚绿色、崇尚生态,一直是南通市委、市政府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了“绿色南通”建设用地指标。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将“林木覆盖率”列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任期资源环境责任审计,把城乡绿化建设纳入全市重点综合考核内容。
南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恰逢其时。
去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时专门强调“四个着力”(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整体绿化工作要与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相结合,调整林木结构,提升林木效益。”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首当其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无疑是生态文明建设一种最佳选择。
南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契合了全力打造上海“北大门”、全面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呼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形成整体联动效应,为建设上海“北大门”确立了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和新示范。
从经济总量来看,南通GDP在省内13个设区市连续多年均名列前四位,且发展态势喜人。环视省内及周边城市,江苏省已建成6个国家森林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26个城市中,已建成16个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的必然要求。”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坦言,南通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聚焦富民,就是努力要为百姓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幸福美丽家园。
南通区位独特,滨江临海,水网纵横,以人工森林为主,在这样的一个地区若能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无疑具有独特性,完全可以成为全国很多区域的典型示范,连参加南通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国家评审的专家组都不禁感慨道:“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将绿色城镇化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群建设,构建形成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精耕细作,凸显绿色新成效
近年来,南通城乡绿化成绩斐然。南通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南通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植树造林是题中要义。《中国绿色时报》认为南通的林业实践,“其经验可以成为林业政策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相近地区林业发展的参照”。
绿色生态资源更加厚实。“行政推动力度超乎想象,造林热潮超乎想象,取得的实绩更是超乎想象。”4月25-27日,时任省林业局局长夏春胜带队在南通督查春季林业生产时频频称赞。今年,截至5月底南通已完成绿化造林11.5万亩。
“十二五”期间,南通累计新增造林面积73.2万亩,列全省第二,其中2013-2015年连续三年为全省第一。2016年新造林面积6.5万亩为全省第二。
南通市林木覆盖率已提前实现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八项工程”“基本实现现代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成2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表彰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绿色生态产业更加富民。今年春茧收购于6月2日开秤,南通市蚕桑指导站站长严松俊面露喜色:“今年春茧量价齐增,总量预计6500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0%,单价每公斤53.8元,同比每公斤高出9.88元。”
海安县,国家林业局唯一授予“中国湖桑之乡”称号的县城。人们在栽桑绿化美化构建生态农村的同时,又能从中获得一份比种粮食高出3倍的养蚕收入,通过发展养鸡、鸭等林下经济,形成复合立体种养模式,效益喜人。
在如皋市,花木盆景产业呈现的是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更是姹紫嫣红的美丽乡村。如皋国际园艺城,已成为年成交额达百亿级的花木交易航母,直接带动25万户农户,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如城街道顾庄村为代表,已形成集生产、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小康村、农业生态旅游景区。
2016年,南通实现林业总产值179.1亿元,同比增长4.05%。
绿色生态文化更加靓丽。南通市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南通红木雕刻,拥有全省最多的省工艺美术大师,年产值约8亿元,从业人员3万人,红木雕刻企业(含工作室)600家,均占全省半壁江山。
柞榛家具名扬海内外。著名鉴定家马未都先生说过:“江苏南通出产柞榛木,只在那个地区有,所以一见柞榛木家具,就知道从哪儿来的了。”而今,乡土珍贵用材树种柞榛已经成为重点保护、推广树种。
以“云头、雨足、美人腰”名扬中外的如派盆景,跻身中国盆景七大流派行列。“如皋盆景”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南通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我国第一件盆景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年一届的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已成为业内重要的风向标。
一棵古树名木,就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绿色情怀。点开南通农业信息网的“南通古树名木全景展示”,你能看到360度的全景图、故事传说、地图导航,你还可以下载手机APP终端。早在2007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南通古树名木》,其书图文并茂,引经据典,走在全省前列。
扩量提质,谱写绿色新愿景
“创森”申请,通过国家林业局备案,用时2个月;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耗时4个月……这被业内人士赞叹为“南通速度”,印证了南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共有五大类40项评价指标,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南通已有31项基本或超额达标,但仍有9项指标存在不同的难度。根据实现的难易程度,“郊区森林自然度”“市域森林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休闲游憩绿地面积”是最难啃的骨头。
南通河网密布,缺山少湖,自然资源稀缺,几乎所有的森林都是以人工林为主。对照“创森”标准,到2018年,南通市森林覆盖率需达到35.26%,其中7个县(市)、区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这意味着全市今明两年要新增造林面积24.9万亩。
南通人均9分地,耕地复种指数高达238%,种养业比较效益高,基本农田保护比例高,平原林业出路在哪,树往哪栽,栽什么,如何栽?
“创森”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这是一场硬仗,困难再多、难度再大,也必须确保《南通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2018年底各项指标基本达标,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这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向760万江海儿女许下的庄严承诺。
南通市农委主任朱进华表示,将在坚持和创新“两沿三园”(沿路、沿河、工业园、农业园、农民家园)绿化思路的基础上,围绕“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补短板、出亮点。同时,创新造林模式,拓宽市场化、工程化造林的路子,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境外资本等投入林业产业开发,多渠道壮大造林主体,拓展资金来源;确保如期实现“创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高水平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
抓总量,更要抓质量。南通还在树木选择、规格档次、自然色彩上自我加压,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坚持绿化与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相结合,彩色化、珍贵化树种比例 80%以上,到2018年,全市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培育面积10万亩、630万株,建成一批省级“三化”示范片、示范村和示范单位;大力推进10个森林公园和10个湿地公园建设,其中推进狼山省级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新建2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
绿色景观色彩协调、珍贵树种达到一定数量、留给子孙预期效益较为可观的高品质城市森林体系……这些,都充分表明,南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造林绿化工程,更是一项惠及千千万万百姓的富民惠民工程。
风帆正悬在潮头。南通全市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干劲,围绕“创森”目标,捋起袖子加油干,续写林业发展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