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25.11.2014  16:12

          一组数据显示:2003年,淮安区gdp70亿元,财政收入3.26亿元,10年来,该区以4%的年建设用地增长率,实现了5倍的gdp增长和12倍的财政收入增长,数字的背后,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好最快的发展,是淮安区委、区政府始终如一的追求。前不久,中国国土资源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淮安区节约集约用地的做法。

            纵向发展,增强空间延伸力

          近年来,淮安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努力做到“纵向发展驱动,增强空间延伸力”。

          淮安区委、区政府认为,标准化厂房建设,出发点是节约集约用地,但落脚点必须落在当地产业基础上,只有与产业紧密结合,才能既节约土地资源,又驱动经济发展。

            教学具是该区传统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施河镇教具产业逐步在全国打响名头。2012年以来,为尽快形成百亿元级特色产业,淮安区多部门联动,推进中国施河现代教育装备产业园高标准厂房建设。目前,整个园区平均容积率1.1,建筑密度41.4%,平均楼层为4层,投资额达250万元/亩,既保证了项目用地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土地开发节约高效,同时促进了教具产业抱团作战、集群式发展。

          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企业纷纷进驻施河教具城,建立展示窗口,力求在这个客货集散地站稳脚跟。产业引进来、走出去,在这本不起眼的小镇已司空见惯。在生产人工草坪的企业“共创草坪”车间,记者看到客户名称既有“美国sls”等境外企业,也有国内其他省份的学校和个人。“共创草坪目前是全球产销量最大企业,占地120亩,2008年开始建设多层厂房,产品多用于出口,现在产值达310万元/亩,实现税收67.2万/亩。

          凭借交通便捷的地理位置优势,近年来,淮安区着力打造苏北一流的现代物流业聚集区,国内物流龙头企业“三通一达”全部进驻,厂房75%以上为高标准厂房。目前,该区已经成为苏北地区物流中转集散中心。

          盘存控增,驱动转型升级

          从2011年起,淮安区连续3年在全区开展清理盘活建设用地“百日行动”,将长期未开工、长期未竣工、亩均税收低于8万元及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列为劣质项目土地予以盘活,累计盘活用地4000余亩。

            盘活存量,也成为企业的自发行动。淮安区地下盐岩储量丰富,主城区约有800亩采矿区,采空区200亩。井神盐业公司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研发矿区注渣回填技术,用制盐产生的废渣回填矿区,保护地下溶腔,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

          “将回填后的矿区用于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了采矿用地的二次利用。”井神盐业负责人介绍说,“2012年我们‘零地技改’,投入3.8亿元将1.2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拆除,重建高层厂房7万平方米,容积率提高了58%,相当于节约土地150亩。

            在新增建设用地方面,淮安区委、区政府实施“准入限制驱动”,增强用地约束力,先后两次提升用地准入标准,规定在经济开发区落户的工业项目,总投资须达1亿元以上,且每亩投资强度不低于280万元,容积率不低于1.0,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并将主要控制指标纳入出让合同,不达要求的坚决核减用地或不予供地。投资规模小、税收产出低的工业项目,被安排到乡镇工业集中区、民营科技园,优先使用标准化厂房。2012年以来,全区共核减超标准用地2861亩,促进了全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创新机制,贯彻节地战略

            2012年,淮安区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区建设用地台账和“一张图”,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管控。“一张图”上标注每个项目的用地面积、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开竣工时间及生产经营等情况,一户一档登记,使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电子化、图表化、长效化、制度化。

            通过“一张图”管控,该区国土资源部门对地块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2012年安佑饲料二期项目被亮红灯后,及时利用厂区闲置的26亩土地加大投入,当年使用土地利用率达到100%,产出水平提高20%。

            为激发乡镇的节地动力,淮安区委、区政府制定了《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办法》,以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为考核对象,围绕土地规划执行度、土地利用效率与违法用地控制情况量化考核分值,将前三名评为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单位,分别奖励40万元、25万元、15万元,排名后位的则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实行“一扣三停”(扣用地指标,停点供、停征地、停经营性用地)。

          在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战略中,该区更加重视生态化联动和综合化整治工程。近几年来,全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危化、制革、电镀落后产能工艺,依法关停了金都化工等不符合产业要求的企业11家,拆除土立窑70多座,节约土地3122亩。同时,通过规模性土地整治,促进生态发展,在南闸镇、苏嘴镇建立了农业、渔业示范产业园。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土地流转承包,使农田向种田大户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