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水资源 保障水安全”系列报道之四

25.03.2015  23:08

                            物联网打造节水大数据 江苏建设节水型社会


    从长江的浩浩汤汤到太湖的烟波浩渺,从校园的碧波荡漾到农田的春意盎然,从社区的优雅整洁到企业的高效环保,阳春三月,在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第十八届“中国水周”前夕,本网围绕“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主题探访无锡、苏州两地,在与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等各类节水载体的交流中,收获了满满的惊喜。

        物联网打造节水大数据

        江南大学的雨水采集回收利用系统

        位于太湖之滨、蠡湖之畔的江南大学,占地3125亩,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万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9000余人。庞大的面积和人口规模无疑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不利因素,然而江南大学通过建设数字化节水监管物联网技术示范工程,采用红外人体感应自动冲水式水箱、公共浴室刷卡计时收费、雨水收集利用等手段,成为无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示范窗口,也是无锡市首所“江苏省节水型高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让节水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清晰的数据。”江南大学能源管理科宋建强科长告诉记者,该项目在数字化节水监管平台上建设了消防管网的自动监控及无线报警系统,并将其与学校的短信息平台结合,构建起一套消防管网的智能监控网络。项目投入使用后,强化了员工保护消防设施的意识,杜绝了滥用消防水进行冲地、浇灌绿化等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消防管网的跑冒滴漏,保障了消防用水的安全。同时,在数字化节水监管平台上建设了地下给水管网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地下管网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流量监测和智能分析,监测点的用水情况通过Web形式发布,可以及时被学校各级用水管理人员获知,实现了用水情况实时监控与管理。宋建强表示,近年来通过给水管网的实时监测,累计发现地下管网漏失20余处,节省了大量资金。

        江南大学房产管理处王强副处长告诉记者,持续的节水技改和数字化节水监管物联网技术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促进了节水的精细化管理,体现了节水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项目建成投运以来,学校在建筑面积、学生人数、科研总量、设备总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和生均水量却不断减少。年用水量从2006年的238.6万吨下降到2013年的132万吨,每月学生平均用水从2006年的7.8吨下降到2013年的3.42吨,节水减排效益显著。

        循环用水种菜收益高

        三阳植物工厂的循环用水无土栽培

        据无锡市水利局张文斌处长介绍,包括江南大学在内,无锡市10所高校都是节水型高校,从这个角度,也折射出无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显著成效。无锡市水质型缺水地区,张文斌处长表示,节水就是减少资源消耗,就是减少污水排放也就是治理太湖,节水也是降低生产成本。而三阳生态农业的王亚林总经理告诉笔者,节水还能带来巨大的市场效益。

        位于无锡市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的“三阳植物工厂”,是国内首座太阳光利用型大型植物工厂试验基地,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工厂无土化种植,种植区域全部实施物联网智能化用水技术。在大棚里笔者看到,一排排苗床上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嫩绿的蔬菜,没有任何虫害、发黄、损伤、杂乱的样子,菜苗都整齐地插在泡沫塑料板上的小孔里。当工作人员把泡沫塑料板抬起来的时候,只见蔬菜的根须就这么暴露在空气中,下面是浅浅的一层水(营养液)。

        王亚林告诉笔者,在节水方面,通过建设生产用水进、排管道系统,蔬菜种植用水按植物生长所需配比放入储液罐经水泵输送,通过苗床走向铺设地下送水管道到苗床远端出水口,用水从高处出水口在苗床上流向低处收集口,经收集口流向储液罐形成生产用水循环使用,并通过电脑控制营养液浓度。用水量比传统农业用水明显减少,用水量比滴灌还要少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每吨水可以产出55公斤的蔬菜,而一般大田灌溉的蔬菜每吨水只能产出二到三公斤,而且产出的蔬菜价格,一般都在普通蔬菜价格的10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工厂利用再循环节水技术浇灌施肥,省工、省时、节水、节电、节本,实现了面源污染零排放。2014年江苏省水利厅授予无锡三阳植物工厂灌区为“江苏省节水型灌区”称号。

      节水制度建设贯彻见成效

        枫情水岸社区居民在自己家建的雨水利用净化系统

        从政府主管部门来看,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建立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在苏州,随着包括《苏州市区用水定额体系及电子行业主要产品用水定额编制研究》、《苏州市电子行业主要产品用水定额》、《苏州市宾馆和医院行业用水定额》、《苏州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关于做好2014年度水平衡测试工作计划的通知》、《苏州市逐步禁止公共绿化、道路冲洗使用自来水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建立和完善,2014年完成了18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社区、2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8所省级节水型学校创建任务,23个节水减排示范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下降率6.24%,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9,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9%,市区城市再生水回用率30%。全市已累计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872家,市级节水型学校234所,市本级、工业园区和高新区节水型机关创建率超过90%。

        据了解,苏州市正在全面落实节水“三同时”、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和用水街水评估等制度。利用水务一体化有利条件,由多个部门下达用水计划改为由一家管理部门下达用水计划。全市非农用水计划率达到100%,城区自来水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91%。全市取水户全部实行了“四个一”管理,建立了自备水源用水户“一户一档”,计量设施安装率为100%,智能化计量率达到95%以上,年取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户全部接入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率保持在90%以上。

        节水制度贯彻的效果,在枫情水岸社区体现得尤为显著。枫情水岸社区占地面积15.2万平方米,规划1908户,入住1250户,3170人。自开展节水型社区创建活动以来,社区专门成立了创建“节水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整套的节水制度,其中包括:节水岗位责任制度、宣传制度、会议制度、维修制度、节水工作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以确保每个角落都有专人负责监督落实节约用水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使社区的创建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轨道。通过种种措施,使社区用水器是漏水率一直保持为零。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大多数家庭安装了节水马桶和节能设施,使全社区人均月用水量均保持在4.8立方米以下。

      企业节水从细节见功夫

        造纸企业在人们眼中,往往是用水大户,也是污染排放的大户。对于造纸企业来说,实现节水目标确实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智慧的手段。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年产能为8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其节水型企业建设的布局包括:两条由芬兰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文化用纸生产线,一座10万千瓦自备热电厂,一座4万吨级水厂,一座2.6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和一个10800吨级长江货运码头。

        据了解,该公司生产全部取用长江水,2013年取水量798万立方米。近年来,公司斥资上千万元人民币进行节水改水项目建设,对生产线进行节水改造,对废水处理的集水池、泵和管道进行改造,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纸机工艺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7%。另外,每天回用1500立方米处理后的废水作为污泥系统的清洗水,提高了中水回用率。为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用水量,该公司通过不断改进,平均吨纸水耗指标已经从建厂初期的20多立方米降低到现在的7立方米以下,远低于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吨纸水耗15立方米,用水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污水处理上采用先进工艺,废水排放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与芬欧汇川相比,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酒店节水压力同样很大,该酒店除了采用科技节水之外,还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酒店内部供水系统安装了完善的计量设施,共安装有40只远程脉冲式水表,其中11只热水表24只冷水表,5只热水回水表;员工后台用水采用智能感应式节水控制器管理系统;空调采用了地源系统交换方式,大量的节约了因冷却塔造成的水蒸发及采用的冷却水、冷冻水采用循环重复使用;景观水采用循环水质处理,同时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将屋顶雨水汇流至人工湖,既作为景观补水,经生态预处理后又可用于绿化自动浇灌系统。酒店将节水理念贯穿于服务客人的环节中,在客房里放置提示卡片,共同致力于创建环保节水型酒店。酒店于2013年被命名为“江苏省节水型单位”,同年被旅游系统授予“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称号。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与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命脉。江苏以水网密布、水资源充沛而闻名,然而随着近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伴生的严重污染和损害,很多地区都陷入水质型缺水的困局。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为“水美江苏”正名。(作者:戚轩瑜 洪黎明 刊登于新华网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

连云港11部门共商冬季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冬季污染天气应对,环保厅
江苏省解除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影响,截至12月4日15时,环保厅
江苏拒绝为污染企业买单
   制定赔偿金使用管理制度  明确磋商和诉讼规则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