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草行动——家脉1937·艺术大师的传承

12.12.2015  18:12

  中国江苏网12月12日讯 (记者 孙江敏)  由南京广播电视台发起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公益活动——紫金草行动2015再出发,今年紫金草行动的主题是“家脉·1937”,旨在收集、分享每一个普通人的战争家史故事,表达对战争中罹难同胞的悼念,以及对和平的祈愿。

  2015年12月12日,一场主题为“紫金草行动之家脉1937·艺术大师的传承”的专题活动在江苏工美馆举行,吕存、孙燕云两位工美大师带来了他们的战争家史故事,这其中有些故事是大师们首次对外讲述。

  吕存大师讲述家史

  吕存,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吕凤子先生的嫡孙

  吕存讲述了祖父吕凤子在战争年代抗日救国的事迹。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1月,日军逼近丹阳县城,当时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校长吕凤子打开校门接收伤员,并号召学生为伤兵洗血衣、送茶水。眼看丹阳即将沦陷,吕凤子召开全校大会,宣布停课,让同学们去逃难、不做亡国奴。

  随后,他徒步西行,沿途风餐露宿,住草垛、牛舍、荒庙,三餐薄粥,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重庆。为了在重庆璧山县筹办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吕凤子以画交友,换取资金。他日夜构思,作画百余幅去成都展出,其弟子杨守玉和任彗闲也用数月时间赶制乱针绣若干幅,和从丹阳学校带出来的正则绣作品同时展出。吕凤子先生为筹办这次画展,终日作画,劳累过度,多次晕倒。展览结束后,展品全部回赠捐资赞助者。

  南京供电公司员工听孙燕云大师讲述家史故事

  孙燕云,江苏工艺美术大师,乱针绣传承人

  孙燕云的母亲是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的入室弟子。孙燕云告诉记者,日军打进丹阳城时,在丹阳正则女子专科学校任教的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义愤填膺,全力支持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学生救护抗日伤员。她说:“我确实不关心政治,但我心有人道主义,在我眼里他们不是战士,是流血的生命,我们要尽可能地挽救他们。

  自1937年底至1938年初,杨守玉随正则学校的师生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四川省璧山县(现属重庆市)。为筹集办学经费,她不得不日夜劳作并筹卖自己的乱针绣作品。抗战期间,杨守玉创作出不少反映抗战题材的乱针绣作品,如“难民”、“美女与骷髅”等。特别是她创作的“罗斯福像”,经当时的国民政府转赠美国政府,现仍保存在美国罗斯福总统纪念馆,成为中美抗战友谊的象征。

  江苏工美馆馆长为吕存大师佩戴紫金草徽章

  活动最后,两位工美大师和全体人员一起佩戴紫金草徽章,共同缅怀因战争逝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