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省级艺术基金在我省成立 年基金规模达5000万

12.12.2015  18:49

  昨天,全国首家省级艺术基金在江苏成立的消息,恰如冬日里的一股暖风,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当天,参加基金成立座谈会的文化界人士纷纷表示,江苏艺术基金的成立,搭建了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平等平台,将强力助推艺术事业发展,是我省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件大事,对全省的文化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着文艺精品力作不够多;艺术生产创作重评奖、轻观众,重形式、轻本体;对各种文艺思潮、文化现象的反应还不够敏感等问题。对此,副省长曹卫星提出,“这就迫切需要我省进一步开拓创新,深化改革,不断推出更多艺术精品,促进江苏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发展。


  成立江苏文化基金,正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江苏艺术基金的成立,是和国家艺术基金的一次“对表”。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少华介绍,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两年来,共资助舞台艺术创作项目490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186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140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305位,资助资金总额11.52亿元。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努力把国家艺术基金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地方,江苏艺术基金的扶持范围包括: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设立的各类企业、文化事业单位、社团,以及对江苏省文化事业发展起推动与引领作用的个人等,年规模达5000万。

 

  曹卫星介绍说,江苏艺术基金是参照国家艺术基金模式设立的公益性基金。艺术基金的成立,既是我省艺术资助评审体制转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完善文化投入模式的一次新探索,不仅有利于创新艺术创作生产引导方式,更将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更好地繁荣艺术事业。作为一家市级剧团,苏州滑稽剧团创造了连续3部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这是一些国家级院团都望尘莫及的成绩。江苏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苏滑名誉团长顾芗就说,“江苏艺术基金的成立,将真正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专家评审、社会监督、大众受益的和谐文化生态,对艺术精品创作是重大利好。


  设立江苏艺术基金目的就是要繁荣艺术创作、推广原创精品、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省文化厅负责人在和记者交流时就说,艺术基金将改变以往财政投入直接“养人”的模式,通过间接赞助、专家评审、社会监督、绩效考评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真正生成艺术创作生产的内在动力。


  “低门槛,高定位”,是江苏艺术基金特意强调的两个准则。所谓“低门槛”,就是要打破体制内外的界限,打破地区界限,打破部门分割,让所有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都能有机会申请基金资助;“高定位”则要求在扶持层面上体现高定位,立足示范性和导向性,体现较高水准,绝不能搞平均分配。对此,顾芗深以为然:“基金一定要建立起高起点、高质量的准入制,要真正把扶持资金作用于优秀作品的创作传承、传播推广,真正把江苏艺术基金打造成权威、公正、高效的文化精品孵化器。


  对公众而言,艺术基金还是个新生事物。赵少华就提醒说,“基金的运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完善。日常运作要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阳光下运行。”这方面,《江苏艺术基金章程》有明确规定。在评审主体上,将改变主要由行政权力决策的格局,确立各类专业、专家评估的重要作用,使评审更加科学合理,江苏艺术基金理事会为江苏艺术基金的决策机构,理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艺术家、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等组成。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决策、协调、执行、监督适当分设,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和操作,充分尊重广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