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核谈”何以“破冰”?

04.04.2015  05:30

  -刘宝莱

  伊核谈判达成框架协议,可谓来之不易。这一成果是各方共同努力和妥协的结果。

  首先,伊朗做出妥协。

  眼下伊朗处境困难,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就国内而言,伊朗经济形势严峻,物价上涨,失业率增加,国际油价下跌更是令该国经济雪上加霜。就国际而言,伊朗处境孤立,既饱受联合国和西方制裁之苦,也尝到了其缓解制裁的甜头。

  在振兴经济与核开发问题上,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因此伊朗调整战略,先图发展,后谋“核务”,从而让自身赢得喘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其次,美国有利益需求。

  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排国会和以色列的多方干扰,积极推进核谈,不惜作出适度让步,使双方达成一致。如此第一有利于奥巴马留下政治遗产,树立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样板,进而改善同伊朗关系;第二有利于美国减少在中东地区的投入,加快战略东移步伐;第三能够在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之间搞些平衡,维持中东“乱而可控”的格局。

  再次,欧盟愿尽快恢复同伊朗关系。

  当前,欧盟经济起伏不定,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可测因素。加之在乌克兰危机上欧盟紧跟美国对俄制裁,使自己损失大增。故欧盟急切希望恢复伊原油进口,以缓解来自俄罗斯的反制裁压力。

  第四,俄罗斯乐见其成。

  这既有利于俄增进同伊朗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核能和军贸领域的合作,也有利于同美国保持斗而不破的关系,进而缓解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紧张气氛。

  最后,中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每当核谈艰难时刻,中方都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积极斡旋,提出建设性方案。此次,王毅外长出席伊核问题外长会,呼吁各方“照顾各方核心关切”,推动有关方作出“妥协和让步”,有利于促成各方达成一致。此外,中方还着眼长远,就下一阶段核谈提出了四点主张: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二是坚持相向而行;三是坚持分步对等;四是坚持一揽子解决。

  总之,伊核达成框架性协议,不仅是件地区大事,也是国际大事。它充分表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的政治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的立场是正确的、可行的。通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尽管伊核达成全面协议尚需时日,也可能有些变数,但道路已经打通,曙光就在前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前驻中东大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艰难“核谈”何以“破冰”?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