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长翅膀,真相不能掉队

22.02.2016  08:30

  刘庆传

  也许是巧合,到昨天,近来网上最火的两件事都有了结果:哈尔滨松北区“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宣布已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事件,作出吊销涉事饭店营业执照,对店主罚款50万元等处罚决定;来自网络部门的消息则确认,“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是虚假事件,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某某,春节前因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独守家中而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自称是其“江西男友”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更是与徐某某素不相识。

  看到这两则消息,不少人恐怕要咬牙切齿,顿足捶胸。原因是,今年春节,这两个事件跟“狗血连续剧”一样,剧情跌宕,赚尽眼球。拿“天价鱼”事件来说,剧情几经反转,一会儿给出的信息是店家宰客,一会儿又有调查组称是客人撒谎,最后的定性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围观者纷纷“中招”,在不完整不确切的信息面前发出了很多不得体不合适甚至是非完全颠倒的言论。“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则更是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发过言辞激烈的评论。现在,发现整个事情是子虚乌有,又叫人情何以堪?

  如果说仅仅是评论者的“颜面”问题,那倒不算啥。顶多,吃一堑长一智,在下一个新闻事件出现时,冷静一点,矜持一些,等事情真相出来以后再发声就是。问题是,这两个事件,受损的仅仅是围观者、评论员的“颜面”吗?在“天价鱼”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有多少政府公信力被消费?地方形象及旅游经济在无形中受到多少损失?因为一个“上海女孩”事件,城里人和乡下人不惜“互撕”,情感对立被放大;一张不知哪里找来的照片,让江西的形象受到损害,甚至本打算嫁给江西“凤凰男”的一些“孔雀女”打了退堂鼓。

  其实,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快一点”,公众的这个猴年春节,就不会被这两件事搅得沸沸扬扬。“天价鱼”事件是2月9日发生的,14日消费者在网上发微博,当日松北区有关部门才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并于15日发布了一个不全面的调查报告。在16日被消费者陈岩发微博回击后,不得不再次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并于21日发布调查报告。如果事件发生的2月9日,有关部门不推诿不回避,当时就给消费者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退一步说如果14日的调查能够深入细致客观准确一点,又何来后面的反转与被动,政府公信力又怎会受到损害?同样, “上海女孩”在2月14日就发了帖,如果网络部门及时介入,要证实这个女孩的真实身份应该并非难事,为何等到事情沸沸扬扬以后“原来这个事情是假的”的回应才姗姗来迟?

  李克强总理说过,现代政府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关切。一个事情在网上都炒得沸沸扬扬了,地方形象都已经受到莫大的损害了,有关部门如果还在装鸵鸟,或者视而不见,或者你推我挡,或者慢慢腾腾,将回应与引导舆论的机会拱手让人,这不能不说是渎职和失职。及时监测舆情,敏锐感知民情,以一套健全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及时回应网络热点问题,让真相不掉队,应该是现代政府认真思考并处理的问题,也是春节两大热点事件给我们的应有启示。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