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缘自姜堰检察官牵线 扬州青年检察官群像扫描

24.12.2014  12:59
 

  “真的感谢检察官,你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不仅帮我们解开了心结,还为村里的发展指点了明路。”不久前的一天早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北村委会主任田章玉带领村民来到该区检察院,送上一面镌刻着“巡回检察大篷车,为民服务真实在”的玻璃屏风,然后田章玉紧紧拉着检察长丁军青的手说。

  事情要从一次检察巡回服务活动说起。今年8月,姜堰区检察院“巡回检察大篷车”开到湖北村小广场,热情的村干部和群众纷纷围了过来,询问各种法律问题。

  “检察官,当年溱潼医院和村里签的这份协议还有效吗?

  “医院离村庄太近,对环境造成影响怎么办?

  “医院虚报住院记录,套取新农合资金你们管不管?

  以往开着“巡回检察大篷车”到农村搞宣传,群众最为关心的往往是民间借贷、土地承包流转、宅基地纠纷等问题。检察官感觉这次遇到的情况有点特别,竟然是有关医院和村里的合作纠纷。

  原来,1999年姜堰市(姜堰区的前身)卫生局为了改善里下河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决定高标准建设溱潼人民医院新院,在湖北村征地217亩,作为医院发展建设用地。溱潼人民医院新院在征地搬迁、安置补偿等方面,得到湖北村积极配合和支持。2001年双方经协商签署协议,约定今后湖北村村民在溱潼人民医院住院,就医费用全额减免。

  然而两年后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03年国家“新农合”政策实施,农民住院费用正常报销比例已达65%。湖北村村民认为,按照原先的协议,住院费应当由医院全额减免,但如今有了“新农合”医院只需承担剩余部分的费用,相当于对村民的补贴“缩水”了,希望医院以其他方式给予补助。溱潼人民医院则认为,当初协议上只说全额减免村民住院就医费用,现在这笔费用由“新农合”分担了一部分,并没有给村民增加额外负担,医院没有义务提供额外补助。

  双方争执长期调解未果,村民和医院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不断有人通过上访、举报等方式给医院“挑刺”“找茬”。

  情况汇报给院领导后,该院针对群众举报的问题逐一调查落实。控申部门与侦查部门干警详细核查了近年来溱潼人民医院收支账目和患者住院报销记录,未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控申干警及时将调查情况反馈给举报人,消除了村民的疑虑。对村民担心的环境污染问题,控申干警主动邀请环保部门与溱潼人民医院、湖北村进行对接,督促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理,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看到检察官真心实意为村里解决问题,村民们非常服气。说到底,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湖北村的倾力支持,而村里也希望院方能更好地提供“反哺。”双方的矛盾、猜疑已经得到初步化解。但如何实现“双赢”的结果?检察官很费心思。

  经了解,溱潼人民医院希望能够进一步充分利用溱湖国家5A级景区的资源优势,打造集医疗、保健、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化健康基地,而濒临景区的湖北村有滨湖临水、景色宜人的资源优势,是医院发展的“后花园”。而村里由于经济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迫切需要提升村建水平。这样一来,双方就有了共同的合作基础。

  在检察官的努力协调下,医院代表和湖北村村两委成员终于心平气和地坐到了一起,共同商议今后的合作方案。湖北村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好“后盾”;医院方面也同意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湖北村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努力打造集旅游、观光、疗养一体化基地,实现“村院一体,融合发展”的双赢局面。“从此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这还得多谢检察官的牵线搭桥啊!”在检察官的见证下,9月底双方代表在新拟定的合作协议上顺利签字。

  (郑大鸣 李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