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笼换凤,去产能敢啃硬骨头

20.08.2016  14:34

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腾笼换凤,去产能敢啃硬骨头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改革攻坚进行时

  做好“减法”、腾笼换凤,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日,记者在基层企业采访发现,我省各地迎难而上,下大气力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淘汰低效产能,去产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对这项改革推进的难度和面临的矛盾问题也不可低估,必须以更大的勇气、下更大的力气,才能确保完成今年的去产能目标任务。

  去了旧产能,换出“新天地

  16日上午,常州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的清花车间内,记者看到生产线上机器正在高速运转,将棉花飞快地抓松、过滤掉杂质、输成棉条。在这些不停运转的机器旁边,有一块空地。公司行政总监管峰介绍:“这里原来还有一条纺纱生产线,最近被淘汰拆除了。我们现在重心在牛仔布生产上,开发一些新品种时会自己纺纱,但规模很小,大批量生产时仍以外购为主,同时由于这条纺纱生产线主体设备已使用多年、技术指标相对落后,因此我们提前实施报废淘汰,为新产品开发腾出空间。

  作为国内生产研发高品质牛仔面料和服装的制造基地,“黑牡丹”年产牛仔布6000万米、棉纱1.5万吨。去年以来,这家企业主动去产能,淘汰了一条纺纱生产线,更新了两条牛仔布纺织生产线。

  在前不久淘汰更新牛仔布纺织生产线车间,记者了解到,原有200台喷气织机已全部淘汰,更新为144台剑杆织机,不仅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更好,而且更节电;淘汰了国产的热定型机,引进了德国门富士公司的高效定型机,天然气单耗节省了10%-15%,质量稳定性、布面手感和相应技术指标也得到很大改善。

  管峰解释说,现在消费者对牛仔穿着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来生产的普通牛仔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中高端市场上,原来粗犷型的牛仔布早已被轻薄有弹性的新一代牛仔所取代,必须加快对产品进行换代,对生产工艺装备进行升级。

  穿梭在偌大的生产车间,记者看不到几个工人,然而不停运转的流水线和整齐堆放的纱线与布匹无不昭示着这里的繁忙。“最多时我们有1600多名工人,现在只有980人,生产能力却一样保持稳定。”管峰说,这是因为公司坚持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加快工艺装备升级,引进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减少了人力的使用。伴随着去除低端低效产能和产品装备升级,“黑牡丹”去年利润增加了16%,今年上半年同比更猛增了30%。

  加码又加力,打出“组合拳

  今年4月,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对去产能作出全面部署。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进一步退出、压减或化解煤炭产能836万吨、钢铁(粗钢)产能1750万吨、水泥产能6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00万重量箱、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并在轻工、纺织、印染、电镀、机械等其他传统行业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发展一批中高端产能。

  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加码加力,重点围绕僵尸企业抓出清、落后产能抓淘汰、过剩产能抓压减、存量产能抓优化、优势产能抓合作,打出了去产能组合拳:省经信委、发改委细化煤炭、钢铁去产能实施方案,省经信委制定实施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省人社厅制定去产能职工安置办法,省财政厅设立专项奖补资金……13个设区的市围绕各地战略重点、产业规划、企业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开展重点行业去产能工作。

  煤炭行业是去产能的重点。省经信委副主任李强介绍,至2015年底,我省共有6家煤矿企业、20处煤矿。根据与国家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到2020年我省要引导8处地方煤矿有序退出。为做好去产能工作,省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赴现场调研协调,群策群力,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困难,使得煤炭行业去产能顺利推进。

  记者在徐矿集团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徐矿集团庞庄、张集、夹河、权台、垞城5对矿井已完成井口封闭,旗山矿将在9月份实施关闭,已有近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敢啃“硬骨头”,手段可优化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当前,去产能工作已进入“深水区”,项目落地难、职工安置难、兼并重组难等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徐矿集团董事长吴志刚向记者坦言,徐矿集团作为百年老企业,去产能关闭矿井数量多、转型发展任务重,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矿区和谐稳定的任务比较艰巨。徐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些煤矿关闭后,企业如何转型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相较煤炭行业,钢铁去产能遭遇的困难可能更多。因为,江苏此轮钢铁去产能,涉及的都是民营企业,其现有冶炼设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法规,如果单纯以行政手段去产能,除了职工安置难题外,资产损失也是不可承受之重。此外,目前钢铁行情看好,一些本应淘汰的产能还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导致部分企业的粗钢产能不降反升。

  事实上,当前相关产业去产能还面临诸多共性困难,比如,金融系统为了掩饰不良贷款率,并不希望企业立马破产;地方政府担心会影响地方GDP,不愿触及职工安置、债务处理、资产重组等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很多产业已经是绝对性过剩,因此化解过剩的落后产能十分必要。”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刘志彪说。不过,他认为,去产能的手段可以进一步优化,除了行政手段之外,他建议更多依靠法律、市场的手段来去产能。比如,针对钢铁行业,可以通过提高环保门槛,倒逼企业自己淘汰落后产能。

  本报记者 杭春燕 吴琼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