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脐带血神秘面纱 脐血虽“小个儿”却有大能量

13.05.2015  17:00

  宝宝出生时,脐带血就由专门的医护人员采集,新生儿脐带血的采集量在80毫升到120毫升之间。拿我们平时经常饮用的瓶装水作参照物,也只有它的1/6到1/4。相较于平时血液的采集量,脐带血也是名副其实的“小个儿”了。但就是这个小个子,其体内却蕴含着巨大能量,脐带血内有6—10亿个干细胞,而且这些干细胞具有无限制自我更新能力。

  单份脐带血可以用于治疗多少体重的患者,根据非血缘还是自体移植、治疗疾病的种类及脐带血细胞数而定。只要细胞数量足够,同样可以用于大体重的患者。

  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白血病患病率约在十万分之六,每年还新增7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儿童。据了解,先天性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病,目前的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多发于后天。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储存了自体脐带血,需要时无需配型即可用于移植。

  “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陆道培说,储存脐带血是父母代为行使子女公民权的一种行为,是对子女的一份保障。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自体脐带血用于移植获得成功的案例,疗效优于异体移植。而个人自存的脐带血一旦需要使用时,无需配型,只要患者需要可立即进行移植,且治愈率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储存的脐带血对父母和其他亲属也有一定的保障。

  但是对经济不宽裕的家庭而言,可以考虑将脐带血存入公共库。捐献脐带血的家庭,孩子一旦患病时,享有优先配型权。脐带血是珍贵的生物资源,无论是自存或捐献,都可以留下一份生命保障。

     揭开脐带血神秘面纱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

  作为医生,我不反对自体存储脐带血。在治疗时,如果有病人自身储存的脐带血,我一定会选择利用其进行治疗。因为自体脐血的基因和配型完全吻合,不会出现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排斥现象。

  中国医学科学院 邱录贵:

  首先我们要肯定,脐带血肯定是有用的,不管是自己用也好,还是给别人用,都是有用的!目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应用领域已经很成熟了,除了众所周知的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外,目前已扩展到脑瘫、截瘫、帕金森综合征、血管性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多项疾病,前景应用非常广泛。

  血液病专家 刘开彦:

  脐带血移植的特点是配型不完全相合的人也可以用。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最初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其疗效已经得到公认。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使用脐带血的领域也越来越多,现在使用脐带血治疗糖尿病、新生儿脑瘫、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因此,脐血具有非常重要社会意义。

  军事医学科学院 裴雪涛:

  现在可以肯定的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肯定是有应用价值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应该说它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认识。对于今后或者对于现在的这个疑问(是否该为孩子储存脐带血),我个人觉得,如果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保存自己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不仅仅对个体来说是一个储备或者是一个保障,同样对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是以后用于公共库捐赠,都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及价值!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 黎耀基:

  脐带血移植在不久的将来或可取代骨髓,成为治疗血癌或其他危疾的新方向,采用传统骨髓移植,通常需要约两个月或以上作配对,捐赠者需接受麻醉手术,或会感到短暂不适及痛楚,捐赠者亦可能随时退出;如采用脐带血移植,配对时间大幅减少至数天,合适的脐带血可由血库中随时提取使用,不需对捐赠者进行手术。

  在紧急情况下,合适的脐带血更可少于24小时送往移植中心,争取手术时间,令更多患者受惠。脐带血捐赠者中潜伏的病毒感染的机会少于1%,排斥反应亦较骨髓移植小,可增加手术的成功机会。

  近年脐带血干细胞的医学应用发展一日千里,使用脐带血移植的个案不断上升。过去10年,利用脐带血作移植的个案增加了10多倍,数字直迫骨髓移植个案,这不单为医学研究拓展了新领域,亦为不少患有危疾的病人带来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