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需要全球经济合作来解决

09.07.2015  13:50

  在全球面临动荡和不断变化的危险和挑战的情况下,能源安全必须按照合理的经济价格保证为消费者不间断地提供必要数量的、所需质量的燃料和能源。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何志平认为,能源属于整个人类社会,但由于能源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包容性,目前,国际能源机制不能满足能源安全的诉求,能源安全问题仍在扩大,需要从狭义的国家层面到广义的全球层面开展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合作。 

  能源问题在于地区发展不均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共同发展》课题组认为,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从来都是不均衡的,只有那些各方面条件都非常适中的地区,才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而多数地区并没有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舒适与安宁,无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在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内部的区域之间,发展鸿沟随处可见。 

  实际上,世界经济更多地是按照增长极—辐射区域—外围区域—落后区域这样的模式来布局,导致发展鸿沟广泛存在,成为现代世界各种冲突的根源之一,阻断了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了文明、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隔膜,由此滋生了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 

  何志平介绍,目前,全球仍有11亿人口处于能源贫困状态,但由于社会只关注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安全,而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安全,导致发达国家能源问题与发展中国家能源问题存在较大差别和差距。 

  俄罗斯前能源部长Hon.YuriShafranik认为,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文化和世界观之间存在着差别,但能源安全的任务不是针对这些,而是在于接受所有者在兴趣和能力上有差别这一客观现实,在世界大家庭中自行安排私人住所,谋求发展整个家庭和周边地区的繁荣。 

  能源安全问题靠经济合作解决 

  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与全球安全研究所代表Dr.GalLuft认为,能源不仅具有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而且还具有可承担性,需要让每个国家在能源链条下得到保护,并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国际经济与能源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供给充裕和需求增长乏力的双重作用下,国际油价剧烈下跌,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随之调整。一是乌克兰危机对欧盟能源供给形成了新的风险,二是美欧制裁使俄罗斯油气投资与生产面临新的困难,三是中美签订温室气体资源减排协议、中俄签订长期天然气贸易协议,但中国能源与电力消费增长缓慢,大范围雾霾天气继续发展,成为影响中国环境安全与人民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 

  实际上,能源安全是整个能源政策和主导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靠全球来解决。但是,确保能源安全包括全球能源安全是与现代能源发生冲突的重大的系统性挑战之一,特别是能源安全新格局的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以及中转国家之间形成新的平衡,确保风险的公平分配和长期投资过程的可持续性。 

  Hon.YuriShafranik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开始明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要通过经济合作的途径。在新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互惠互利的能源合作成为发展经济和保障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解决途径。因此,需要从国家主权方面来保障能源安全,为全球找到透明、可操作的能源安全保障方案。首先,必须消除世界发展鸿沟,在发达国家促进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同时,推动世界的普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扩散,从而推动欠发达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