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背奶妈妈”:37℃的爱何处安放?

12.05.2015  22:26

图片为资料图片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是为新生儿提供他们所需营养的最佳方式,母乳有利于婴儿感觉和认知的发育,防止婴儿患传染病和慢性疾病,降低婴儿因腹泻或肺炎等常见儿童疾病的死亡率,并帮助婴儿在患病后快速康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但实际上我国现行的产假规定为,女职工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98天,其中产前休息15天,产后休息83天,难产者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产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也就是说,我国绝大部分女性,在4个月左右的产假结束后,不得不重返职场。而随着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选择母乳喂养的哺育方式。

为了坚持母乳喂养,很多妈妈都加入了“背奶族”的队伍——上班时利用工作间隙挤奶水,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口粮”。但工作单位没有方便的挤奶场所,或挤出的奶无法妥善保管。何时能够“体面”地“背奶”,成为“背奶”族最强烈的呼吁。

□  本报记者  宋利彩

新妈妈小睿目前重回工作岗位4个月,每天下班,她都要背着沉重的储奶包,里面除了冰袋,还有几瓶满满的奶水。在职场上,她只是一个寻常的职场女性。而对于她8个月大的孩子来说,包里却承载着一份“37℃体温”的母爱。和小睿一样为“37℃的爱”忙碌的“背奶妈妈”在全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她们在产假结束上班后,利用工作间隙把母乳挤到奶瓶里,下班背回家,供给宝宝源源不断的口粮和母爱。她们中的很多人要面对不少尴尬处境:同事、领导的不理解,或是没有固定的场所挤奶,只能躲到单位的厕所和杂物间。

何时能够“体面”地“背奶”,是时下不少背奶妈妈们最强烈的呼声。

为了坚持母乳喂养,只好辞职

去年8月,丁小音生下儿子欢欢,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但烦恼也随之而来,这个坚定的母乳喂养者的奶水迟迟不来。

为了催奶,小音一家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高价请催奶师催奶,一天三顿,鲫鱼汤、猪蹄汤、鸽子汤等换着花样地喝……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奶水渐渐多了起来,儿子欢欢的状态也一天天好起来,活泼好动惹人怜爱。而根据公司的规定,她法定产假休完后就要回单位上班,如何喂养母乳对小音来说又是个大挑战?母乳肯定不能停,好不容易催下来的奶水又多又有营养,习惯了吃母乳的孩子,根本不愿意吃配方奶粉。

事实上,这也是我国绝大部分职场女性必须面临的困难。虽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如果放弃3年的独生子女费,产假可以延长3个月,但绝大部分单位拒绝女职工延长产假,甚至80%以上的职工压根不知道国家的这一“优惠政策”。即使了解优惠政策想申请,如果所在单位不批准,计生部门也无法追究单位责任,本人也无可奈何,因为这一优惠政策并非国家强制性规定。

家住北京通州的丁小音,就职的单位地点在北京复兴门附近,生产之前,每天上下班途中要花费三四个小时,一天班下来,晚上7点前能赶回家就不错了,经常累得饭都不想做。因此,中间回来哺乳根本不可能,虽然国务院1998年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哺乳期女工享有喂奶权: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喂奶时间,每次30分钟。但这仅仅对家与单位之间较近的女职工有用,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执行起来很是困难。

全职妈妈是小音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办法,可丁小音家的房子是贷款买的,每个月要还好几千元的房贷,并且孩子出生之后,各种支出,每个月的收入也是流水似地花出去。此外,她和丈夫双方4位老人将来的养老,也还指着他们呢。如果这些全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将来恐怕难以应付。

其实,小音自己也不是很想辞职。休产假的几个月,她带着孩子经常在小区玩耍,也结识了一些全职妈妈,关于全职妈妈的各种“辛酸”,令丁小音下定决心踏踏实实上班。

去年6月,周女士生下了女儿维维;产假三个月,背奶三个月。今年春节前,周女士辞职回家,做起了全职妈妈。许多人夸周女士“有勇气”,但实际上她自己知道,这纯属无奈之举。“中国社会对于女人的要求太高了,又要工作又要生孩子,带孩子,恨不得所有妈妈都是三头六臂。

周女士“背奶”的时候,每天要挤两次奶,一般是中午12点和下午3点左右。因为工作性质,她经常是挤奶挤到一半,扣上衣服就跑出去招呼客户,这样一来,吸奶的时间也无法保障,“产量”越来越少。偏偏维维因为早产身体不好,医生多次嘱咐一定要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心疼女儿的周女士最终只好辞职。

辞职的时候,公司领导极力挽留我,甚至提出了停薪留职的方案。但我给不出一个复工的时间表,而从人事上说,也没法提供给我一个长达两三年的产假。”说起自己放弃的那份工作,周女士也很惋惜。她告诉记者,自己有朋友在国外工作生娃,产假长达一年甚至两三年,这让她羡慕不已。

为挤奶东躲西藏

一个大大的双肩背,里面装上一套吸奶器、两只奶瓶和一个冰包,这就是“背奶妈妈”每天上班必不可少的装备。

在淘宝上输入“背奶”,会跳出4000多件宝贝,从各种保温包、奶瓶、冰袋到背奶套装,应有尽有,价格也从十几元到1000多元不等。

根据有关资料,近年来,数百万妈妈从淘宝上购买了背奶装备,加入了背奶大军。

为了让孩子适应背回家的奶,在产假结束前还有20天,丁小音就开始尝试挤奶、存冻奶,让孩子尝试吃奶瓶。但是,习惯了妈妈奶头的孩子拒绝吃奶瓶、拒绝冻奶。

没办法,丁小音就“残忍地”使用饥饿法,尝试离家12小时。结果宝宝饿得大哭一天,仍然拒绝奶瓶和冻奶。孩子大哭不止,孩子姥姥也急得跟着抹眼泪,下令小音不准再离家。

那时候真的很绝望,很心疼孩子,但也只能寄希望于孩子能慢慢习惯。”丁小音说。

不管怎么不愿意,产假还是很快结束了。产后第一天上班,  由于是第一次在公司吸奶,小音很不习惯,连洗吸奶器和消毒锅,她就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

挤的奶背回家冻起来,孩子需要喂奶的时候,老人用专门的小锅加热化开,然后用小勺一勺一勺地喂,孩子每次勉强能吃二三十毫升。而按照正常量,半岁左右的孩子一次要吃120~150毫升的奶。但一开始一次烫100多毫升的奶,由于小勺喂得慢,一会就凉了,只有再烫再喂,结果,辛辛苦苦挤出来、背回家的奶,最后大部分奶都坏了。后来就每次冻30毫升1袋。

说起这些,丁小音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因为白天孩子吃奶无法保证,只能夜里不断喂奶。“现在孩子9个多月了,夜奶仍在继续。虽然对形成好的睡眠习惯不好,但没有办法。”丁小音说。

小朱是一事业单位行政人员,谈及“背奶”的话题,曾经是背奶一族的小朱忍不住感慨:“几乎每天都在为挤奶的问题发愁,单位能用的地方我都用过,杂物室、会议室、吸烟室都有我的足迹。”不过这些地方并不适合当成母乳室用,“杂物室基本是堆放的资料,空间很窄,一个人在里面转身都困难。”而使用会议室和吸烟室则只能见缝插针。

除了卫生条件不及格,这些“临时母乳室”还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总有人员进出,“无论在哪里挤奶都很忐忑,担心随时有人敲门,而自己的奶才挤到一半。”有了几次实践经验后,现在小朱每次挤奶时,都会自带一张便条在门上,“‘哺乳时间,男士止步、谢谢理解’。”

由于挤奶时心情并不放松,导致现在其奶量也有所减少,“大概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吧,神经随时都是绷紧的。

吸奶就像“打游击

如果不是亲身体会,真的很难想象背奶妈妈有多辛苦。”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温女士说,她要给自己“点个赞”:“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我坚持背奶到孩子一岁两个月。

温女士的公司规模很小,所在的写字楼也没有合适的挤奶场所,她只好每天躲到楼道尽头的女厕所里挤奶。女厕所只有两个隔间,没有放东西的地方,她只能把吸奶器挂在腰带上,用手举着奶瓶操作。厕所里没有空调和暖气,夏天举着奶瓶站上半小时热出一身汗,冬天撩开衣服吸奶经常冻得胃疼。除此之外,糟糕的卫生情况和空气质量也让温女士觉得担忧:她只能频繁地给各种吸奶工具消毒,生怕有什么脏东西影响孩子健康。

有一次吸到一半,外面有急着上厕所的人使劲敲门,我吓一跳,把刚挤好的100毫升母乳全洒在地上。想到宝宝珍贵的口粮全被糟蹋了,我忍不住在厕所里哭了一场。”温女士说,如今想起那段艰辛的背奶经历,她还是记忆犹新。

吴希在一家私企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虽然儿子才4个月大,但繁烦的工作让她不得不迅速复工。对这些妈妈们来说,“涨奶”的时候若不及时挤出,奶水就会越来越少。吴希一般白天每隔3个小时挤一次奶,“涨奶”时常常伴随着针刺的疼痛。“碰上开会不方便出去,还会溢奶,连衣服都弄湿。”她尝试过利用午休的时间加上哺乳假赶回家喂奶,但是一来一去得两个小时,午饭有时不得不从家里拿了在车上吃,这样反而不利于奶水的生成,“而且据说这样喂奶对孩子健康也没好处。

由于单位没有一间合适充当母乳室的房间,吴希不得已在办公室挤奶,“一次无意在网上看到‘授乳巾’卖,果断入手了。穿上后可以直接在办公室内挤奶,解决了频频‘涨奶’之苦。”虽说解了燃眉之急,但吴希却有点不好意思,“我们办公室有10多个人,每次同事们看见我穿上‘授乳巾’后,就会自觉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外面溜达,影响他们工作真挺不好意思的。

据报道,在随机调查的超过100多位在北京工作的“背奶妈妈”中,所在单位有专用“母婴室”的不足十人。此前有媒体发起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网友赞同单位设立专用母婴室。由于诸多方面的阻碍,对于职场妈妈来说,背奶成为最考验耐心和意志力的经历之一。

我失败了,我很难过。”在某银行工作的秦女士被迫给刚六个月的女儿断了奶,短短一个多月的背奶经历让她心力交瘁。秦女士所在的银行没有母婴室,她吸奶就像“打游击”一样:会议室、卫生间,甚至办公桌下面都挤过奶。

没有场地吸奶的辛苦秦女士能忍受,但她不能接受的是领导和同事的态度。“我已经尽量选在工作不太忙的时间吸奶了,但领导总是批评我‘经常消失’,有时候我在会议室挤奶,他居然还派一个同事过来敲门,看看我是不是在偷懒。吸奶器的马达声音很大,我躲在桌子底下挤奶的时候,办公室里的男同事还会探过头来问我在干吗,我也不好意思说。

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孙女士便“向环境屈服”,给女儿换了配方粉。

因为背奶,还有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

陆女士因为背奶,在公司吸完奶后把奶瓶存放在公司的公用冰箱里。有一天,她发现挤好的奶放在冰箱里下班去取的时候少了一半,陆女士以为自己奶瓶没有拧紧可能洒出去了。第二天就特别留意把奶瓶拧得紧些。但第二天、第三天仍然发现奶少了。后来,查看公司的监控录像,陆女士差点当场晕倒:公司的一位男同事竟然用她的奶冲了咖啡!

说起背奶,大家一吐槽就想哭。”丁小音为了和妈妈们交流育儿经验和心得,加入了一个妈妈群,丁小音告诉本报记者,“不是亲身经历,没有人能体会其中的艰辛。

呼吁“母爱10平方

近年来,关于在用人单位建立哺乳室的呼声不绝于耳,一些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1993年,原卫生部、原劳动部、原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该规定第12条第5款规定,“有哺乳婴儿5名以上的单位,应逐步建立哺育室”。2012年,国务院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第10条也规定,鼓励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母乳喂养室。

然而,此前不久,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针对职业女性哺乳问题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全国93%的企业、单位没有配备哺乳室。此外,除儿童医院和部分商场等有母婴室外,绝大多数公共场所,这一便民服务也是空白。

2013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发起了“母爱10平方”活动,倡议更多机构和企业设立母乳室,为选择母乳喂养的母亲提供支持。

但推起来真的太难了,因为我们的很多人缺乏教育,不理解妈妈们的需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主任姜梅说。

2014年2月,北京市总工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县和局、集团、公司、直属基层工会在女职工人数较多、条件较成熟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经济园区、商务楼宇、写字楼建立首批“妈咪屋”,为女职工提供一个较为私密、干净的空间,并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每年逐步增加建设点,争取利用3到5年的时间在全市建成1000家。

一些公益组织也加入了推动母婴室建立的活动。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已经建立了哺乳室,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仍有很多单位、企业没有建立哺乳室。

为了方便上班期间母乳喂养,近来,丁小音和丈夫狠狠心在离公司不太远的永定门附近买了一套小房子,搬家之后,只要中午工作不是太忙,丁小音就跑回家给孩子喂一次奶。为了买房,夫妻二人每月背负了更多的贷款,但想到孩子中午可以吃一口热乎的“”,丁小音觉得这钱花得值。

但有时公司事情太忙,丁小音不得不在单位吸奶、存奶然后背奶回家。与此同时,更多的职场妈妈仍然坚持在背奶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