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包戴眼镜 排队不打饭偷手机

06.11.2015  11:32

  他们个个只有20多岁,身背双肩包,戴着黑框眼镜,三五成群地游走在南京的多所高校里,中午还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身边的校友,竟然不是“同学”,而是职业扒窃团伙。学生们的手机一部接一部地消失。11月4日,南京浦口警方成功打掉近期流窜在栖霞、江宁及浦口等高校密集区域的“伪学生军”职业扒窃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破案60余起,涉案价值20万余元。

  近来,浦口警方接到辖区内多所高校的报警,称多名大学生的手机被盗。仅10月中旬的一天,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就发生了6起学生手机被偷案件,均反映当事人是在食堂吃饭时遭窃。

  警方通过调取视频监控查阅后发现,几名身背双肩包的“大学生”模样的男子,频繁出入案发现场的食堂,且经常徘徊于拥挤的大学生中间,排队却并没有真的打饭,行为极为可疑。警方通过对比几起嫌疑人的做案手法,确定了最初的推测:这6起高校学生手机被扒案件系同一个扒窃团伙所为,且该团伙人数众多。

  随后,专案组在调取近期其他多所高校多起手机扒窃案件监控视频,发现这些案件作案手法基本一致。他们大多是三五人一组,其中两三人制造拥挤,以遮挡视线为掩护,其他人配合实施扒窃。专案组当即决定整合串案进行侦查。发现今年9月份以来,发生在南京江宁、栖霞、浦口等高校里的扒窃手机案件的嫌疑人,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扒窃手段专业且人员非常年轻化。

  专案组发现该团伙流窜于各区作案时,行踪有序,往往以交替使用乘公交车、打出租车兜圈子等交通方式逃避追查。

  通过大量比对分析后,专案组揭开了一名“大学生”的真面目,确定该男子身份为贵州安顺籍男子雷某某。专案组对每起案件现场及周边监控视频录像进行了调阅,从中发现了嫌疑人雷某某的衣着、体貌、步态等特征,最终锁定了嫌疑人雷某某位于栖霞区仙林新村的暂住地。后通过摸排,警方发现与雷某某住在一起的还有其他2名嫌疑人。专案组制订了周密的抓捕计划,经过两天的蹲点守候,于10月23日成功抓获了雷某某、王某某、张某三名团伙成员。

  专案组民警连夜开展审查,在大量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最终交代了他们伪装成大学生模样行窃的事实,他们此举的目的是降低大学生的防范,混在大学生中,趁他们在食堂买饭打菜之际,以三人为一团伙,两人制造拥挤,一个人实施扒窃大学生的背包和衣服口袋内的手机等犯罪事实。

  在事实面前,三名嫌疑人不仅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还交代了团伙其他成员信息。原来,这群在南京多所高校疯狂扒窃手机的“大学生”,其实是由一群贵州安顺籍老乡组成的扒窃团伙伪装的。

  在连续多日蹲守后,摸清了其他成员活动范围及居住信息。11月4日,专案组成员在沧波门附近将胡某、李某等7名扒窃嫌疑人一同抓获,在现场查获未来得及销赃的手机多部,成功摧毁了这一支伪装成“学生军”的扒窃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破获了栖霞、江宁、浦口大学生手机被盗案60余起,涉案价20万余元。目前,警方还在对销赃渠道做进一步的追查。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被盗手机多为苹果、三星、华为等价值数千元的品牌手机,在手机盗窃得手后,他们会快速以1000至4000元不等的价格卖掉。据其供认,之所以选择在高校里犯案,一是因为学生防备心理较低,二是伪装成“大学生”,作案更是“方便”,不会引起学生怀疑。据办案民警介绍,该扒窃团伙平均年龄为26岁,混在大学生中,让人很难分辨。

  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校园内也不能放松安全防范意识,出入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手机、钱包等财物要放在贴身口袋或包内,包袋要放在自己视线范围内。发现有人紧贴或触动衣物时,请立即查看,发现遭窃后一定要及时报警。

编辑: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