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贺强第四次交提案 建议恢复股市T+0交易

07.03.2015  20:34

  新华报业网讯 作为“股市T+0交易”的坚定支持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在今年两会上,再次提交一份“关于恢复股市T+0交易的提案”。这已是贺强第四次发力——此前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两会上,他均提交了关于恢复T+0交易的提案。资本市场也“一石激起千层浪”,券商股昨继续走强,也不无T+0等利好预期的刺激因素。T+0话题为何如此火爆?其优势和弊端是什么?扬子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各界人士。

  扬子晚报记者徐兢马燕

  热门提案

  贺强再提恢复T+0交易“不会导致过度投机,反而能抑制投机

  所谓T+0,即“当天买入股票可以当天卖出”的交易方式。贺强在提案中介绍,我国股票市场在历史上曾实行过T+0交易,但由于当时股票市场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监管缺乏经验,以及股市过度投机现象比较严重,因此管理层决定在1995年1月1日开始取消股票的T+0交易,改为T+1(“当天买入股票下一个交易日方可卖出”)交易。

  “我们认为,从1995年至今,我国的股票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推出股市T+0交易的条件已经成熟。”贺强在提案中提出:有人认为,股市T+0交易会导致股市的过度投机,但“实际上,股市的过度投机是因为机构操纵和违法犯罪导致的。股市T+0交易与T+1交易一样,只是一种股市的交易规则。”

  贺强进一步阐释,“股市T+0交易本身不仅不会导致股市过度投机,反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市的过度投机。”这是因为,“在股市T+0交易的情况下,如果当日股价出现连续上涨,很多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后,出现了一定的利差,就会大量卖出股票,延缓股市的上涨;而当日股票若出现连续下跌,投资者又会纷纷抄底,大量买入股票,延缓股市的下跌。”因此,“T+0交易会导致投资者逆向操作,出现多空互相制衡,客观上起到对市场股价的‘抹平’作用。”

  贺强认为,反而是“T+1交易”可能成为机构操纵价格谋取利益的手段——机构第一天推高股价误导投资者追高买入,第二天有可能打压股价制造恐慌,迫使投资者割肉卖出,从而利用股票买卖时间差谋取不当利益。

  马上就访

  专家:信息不对称,近年来“T+1”弊端日渐凸显股票市场T+0是大势所趋

  T+0对广大散户是好事还是坏事?扬子晚报著名财经微信“钱眼”专家海哥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刚炒股那会儿,A股曾实行过T+0交易,但1995年初为抑制投机改为“T+1”,这在当时是好事。“实行T+1,减少了赌博的意味,买股票后,散户们晚上回家冷静思考下,决定明天是抛还是留。”

  不过,近年来“T+1”的弊端日渐凸显。“随着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沪港通推出,股票交易‘T+1’改‘T+0’迫在眉睫。”海哥提出,“试想,沪港通等都是T+0,A股市场仍然执行‘T+1’交易,信息不对称显然不公平,与港交所对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另外,目前A股信息严重不对称,机构中充斥着消息灵通人士,他们在获悉“内部信息”后提前买入,第二天再放消息引诱散户跟风买入,机构趁机出货,可怜的散户就此被套住。“即使当天意识到错了也没纠错可能。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副教授王玉宝也介绍说,股票市场T+0是全球主流模式,众多成熟市场都是采用这一方式。他认可贺强的提案并认为早该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