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微商"售假肉毒素被法办 崇川检察:慎选美容机构

16.03.2017  10:25

  爱美之心人皆有。近几年,除了女明星,许多家境不错的爱美时尚女士为了保住青春和美貌,不惜花费重金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等药品。许多美容机构看到这个行业利润巨大,纷纷涌了进来,利用打肉毒素或销售这类产品吸引顾客,一些违法乃至犯罪行为也在不断滋长。一个在网上做美容产品的女老板,为了赚取利润,违法出售假肉毒素,并在家中囤积了大量货源。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对犯罪嫌疑人刘某进行查办。

  微信上做起肉毒素生意

  刘某现年46岁,高中文化,家住江苏省南京市,无业。2015年6月份,刘某做起了“微商”,在微信上销售美容仪器和相关耗材产品。2016年4月,刘某发现卖肉毒素赚钱多,而且需求量很大,就打定主意干这行。

  想法有了,货源是关键。刘某开始留意一些美容有关的微信群,很快就找到了两个理想的供货商。之后,刘某开始从两个上家那里大量购进假的肉毒素。少的时候买100瓶,多的时候买上千瓶。初期做的规模小,刘某直接把肉毒素和其他美容产品放在家里。后来。“事业”越做越大,刘某索性在南京租了一个仓库专门放各种美容产品,还请人帮着负责仓库看管、肉毒素包装以及给买家发货。

  2016年12月21日,吴某(已取保候审)通过微信与邓某(现已取保候审)联系,向其购买10盒Botulax(即肉毒梭菌毒素),商定每瓶400元,随后邓某告知其上线刘某。吴某通过支付宝将购买肉毒素及色料的款项共计6000元转账给邓某,邓某扣除自己赚取的差价,将3000余元转给刘某。随后犯罪嫌疑人刘某指示叶某(已取保候审)将这10盒包装好的肉毒素通过快递寄到吴某指定的南通市某小区。

  2017年1月11日,发往南通的10盒肉毒素被查获。经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鉴定,该批肉毒素属假药。案发后,公安民警又查获了犯罪嫌疑人刘某转移的部分假药,其中440盒包装好的肉毒素也全部被鉴定为假药。

  低廉价格的假药靠卖家自己包装

  刘某销售的肉毒素,打的是价格优势,质量自然无从保障。

  从上家买的肉毒素,只有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里装着白色粉末,没有任何包装。买来后,刘某会和雇佣的工人一起给肉毒素贴标,再用纸盒包装。这些包装材料,如肉毒素的外包装盒、托盒、瓶身标贴和说明书,一般上家会随货品一起发送。

  据刘某供述,肉毒素根据其包装颜色一般被分为“白毒”“粉毒”“绿毒”等等。以“白毒”为例,刘某进货价为65元,卖出去价格一般在130元至200元,要赚到一倍乃至双倍利润。不过,即便如此,相对于正规美容机构和医疗机构中动辄数千乃至上万元一支的昂贵价格,刘某卖的肉毒素还是走的“亲民路线”,买的人也不少。

  其实,对于这些肉毒素,刘某很清楚是假药,她也用这些药在自己身上打过,没有任何效果,她的看法是“也对人体没什么害处”。出于利益,她还是想搏一把。“一方面来说我是希望自己手头的货品种多一些,要是客人要这些货我可以联系客户,顺带着推销一些其他产品;另一方面就是想挣点钱,有点盈利。    ”

  肉毒素美容市场急需整顿和管理

  肉毒素具有神经毒性,能阻断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导致肌肉麻痹,从而达到除皱、瘦脸、瘦腿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即便“有毒”,众多明星、爱美人士仍然不惜砸进重金去注射和追捧。

  然而,这样一种特殊的药品却并非任何美容机构和个人有资格买卖和使用。据办案检察官介绍,2008年7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决定将a型肉毒毒素及其制剂列入毒性药品管理,任何非医疗机构从事肉毒毒素注射美容都是非法医疗行为。

  在本案中,刘某没有任何医疗许可资质和任何专业培训,销售的肉毒素也都没有被药监部门备案,已经属于违法行为。

  检察官提醒广大爱美女士,目前,很多价格低廉的肉毒素大量涌进了各大美容机构,游走在违法的边缘地带,这些都属于假药。与正规产品相比,这种肉毒素价格较低,但纯度也低、含有的杂质较多,很容易使得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毁容乃至威胁生命安全等严重后果。

  据介绍,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将建议卫生、药监等管理部门,对全市医学美容行业进行整顿,重点针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肉毒素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同时,检察机关将利用专业化办案组,研究该类案件的犯罪规律,及时介入公安机关侦查,加大打击力度,杜绝假肉毒素危害百姓安全。(宋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