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集南京大学研讨“当代亚洲新电影”

06.12.2017  12:45

  中新网江苏新闻12月5日电(陈韵祺 王心怡 陶赋雯)12月3日,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和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缘由与景观——亚洲新电影的当代性探索”专家研讨会在南大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电影艺术》等高等院校、行业机构和出版单位的近5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当代亚洲新电影是世界影坛的奇葩。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对“亚洲新电影的当代性”议题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加强对当代电影的深入透视,能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持,而理论的推进对于中国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兼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颜纯钧、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周学麟、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涛等多位知名学者,分别就“亚洲电影:关于影视文化差异性与主体认同辩证关系的认识”、“一带一路与亚洲新电影”、“亚洲电影新力量的崛起与‘电影工作美学’的探索”、“新媒介形态与中国电影的当代性”、“互鉴与共荣:凸显亚洲电影主体性的文化风采——兼论东方镜像以‘和而不同’而异彩纷呈的现代美学景观”、“‘新感性’电影——第四个反思的样本”、“类型与亚洲新电影”、“电影产业逻辑下的历史担当——以影片《出租车司机》为例”等话题展开精彩的报告,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等做精彩点评。

历史、缘由与景观——亚洲新电影的当代性探索”专家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视角多元、焦点突出、默契呼应,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既有从具体文本出发,对亚洲新电影进行深入思考的,也有从整体研究角度,高屋建瓴透视亚洲新电影历史与现状的,更有站在全球银幕视角探究中国乃至亚洲电影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的。与会者立足中国、放眼亚洲、展望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眼光审视亚洲新电影,并结合历史经验、产业现状和国家战略对亚洲电影在新时代如何走得出去、如何更好得走出去这一重大问题献言献策。大家围绕“亚洲新电影的历史经验和当代性实践”这一核心话题,通过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外来影响和自身创造、思想探索和美学建构等等,深入把握最近三十年来亚洲新电影的多元追求,考察其精神内涵和银幕变迁,分析亚洲新电影中的身份建构、亚洲新电影如何与好莱坞相处、亚洲新电影的类型化追求、亚洲电影所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亚洲新电影创作、产业及亚洲各国各地区电影研究现状等等。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见解,启人心扉。

历史、缘由与景观——亚洲新电影的当代性探索”专家研讨会现场

  据了解,戏剧影视学在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语言文学艺术一流学科群建设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中心以亚洲影视和传媒研究、智库咨询和文化产品研发为主旨,是高校、媒体、影视机构三位一体“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与美国布朗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高校及多家广电媒体合作,完成多个重大课题,推出了《绝地重生》、《当代电影新势力》、《亚洲新电影的现代性研究》等多部高水平专著,“中国东部传媒艺术高端论坛”和“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丛书”成为重要品牌。(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