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和央视聚焦灌南城乡低保和灌云孤儿供养

28.11.2014  17:37

  中国江苏网11月28日讯 日前,我市先后两次进入国家级媒体的视野,11月22日中央电视台对灌云孤儿集中供养新模式进行特别关注,24日《人民日报》又辟出专门版面对灌南县的城乡低保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从而使我市的民生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灌云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孤儿集中供养新模式,成为孤儿抚育的一个全国品牌。该县引进新加坡益海粮油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县儿童福利中心,于201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拥有食堂、标准卫生间、医务室、图书室、娱乐室等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除了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外,还提供亲情化服务,确保每名孤儿能和健全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目前,该中心集中供养89名孤儿,他们的养育、特教、医疗、护理、康复得到了全面保障。灌云县儿童福利中心是全市由民间资本建设的投资最多的县级儿童福利项目,也是该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孤儿福利保障事业的有益实践,开“政府推动、民间投资、社会参与、养教一体”孤儿保障模式的先河。

  除此之外,灌云县自2010年起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连增机制,截至今年已实现“四连增”,自今年7月1日起,该县机构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460元、社会散养孤儿养育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870元。11月22日11时59分,中央电视台12频道《社会与法》栏目以“王妈妈的‘大家’”为题,用其独特的思考和视角,通过灌云县儿童福利中心主任王英用温暖守护孤儿的感人事迹,多角度集中报道灌云县孤儿集中供养新模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1月24日,《人民日报》11版刊登了题为《江苏灌南县:低保怎么评群众说了算》的报道,该稿从灌南县创新思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低保评议的出发点、做法、效果等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解读。

  据了解,近年来,灌南县结合县域实情,制定出台了《灌南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操作办法,明确规定低保工作“三个群众说了算”,即谁能当评议代表群众说了算、谁能吃低保群众代表评议说了算、低保对象有无问题长期公示群众说了算。相关做法得到省市领导批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新华日报》和《中国县域经济报》曾相继作专题报道。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在批示中称“灌南的这种方法虽‘土’,但很管用,应在全省推广”,并对灌南县着力打造阳光低保的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人民日报》刊文特别对灌南县民生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绩进行专题报道,并高度评价灌南县的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灌南民生工作的认知度。 (记者 徐芳 通讯员 吴淑珩 王东 丁茂柏)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