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团圆夜 听本网记者话元宵

05.03.2015  19:15

  中国江苏网3月5日讯(记者 赵苡初 杨丽 程远)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本网记者连线了文史、民俗专家,采访了为保障观灯市民安全的派出所巡逻队以及保电抢修服务队。以元宵节为题,听记者们全方位说道说道。

  【 说民俗

  “在千百年的演变中,元宵节习俗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万象更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到元宵节人们想到的最大风俗便是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时间也越来越长。他透露,南京放灯近代以来是全国最长的城市,通常初八放灯,十八落灯,而一般城市是十三放灯,十八落灯。近几年,南京将放灯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大力推广,传统的赏灯已成为南京一张文化名片。

  “过去闹元宵就是全城出动,千万盏花灯将南京城装点成不夜城。人们提灯挨家挨户喊:‘娃娃哎,出来看灯!’”回忆起曾经的赏灯,陶思炎连连感叹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让陶思炎遗憾的是,现在的南京只有个别公园在白天搞些小范围民俗活动,他希望能恢复传统民俗,真的能在元宵节闹元宵,打造一个声色狂欢夜。

  【 谈寓意

  谈到元宵节,不得不说吃元宵。吃元宵不仅寓意团圆,更有天人合一、星人合一,祈祷太平盛世的意思。陶思炎告诉记者,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流行于宋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事实上,在古人看来,天上一颗星,人间一个人,各种星象和中国习俗联系紧密,例如门上挂一个红灯笼寓意“吉星高照”,挂三个红灯笼则是“福禄寿三星在户”。而正月十五要点灯,灯就是对星的模拟,元宵其实也是。

   【聚焦灯会  他们蛮拼的

  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陪伴家人,仍旧有那么一群人却依旧奋战在一线。

      秦淮灯会期间 每天至少2、3位粗心游客“丢小孩”

傅佳正给市民指路。

  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游人如海,万灯齐明,一派热闹。拖家带口团圆赏灯在南京夫子庙派出所女子巡逻队队长傅佳眼中,一直是令人艳羡的风景,而今年已是她第六年参加秦淮灯会安保任务。“人多时我们就在现场用嗓子喊,不要拥挤。”傅佳说,一旦发现人潮涌动,就会劝阻游客不要拍照赶紧往前走,“大家都知道人多,一旦劝阻,都会服从我们的指挥。”

  “人流量大是不是给了小偷可趁之机?”傅佳摇了摇头,“人流越多小偷越少,偷了东西没地方跑。”据悉,今天和明天,南京警方每天都将投入5000警力进入一级加强勤务模式,基本保证游客20米内就能见到安保。而相关部门预测,今天当天南京夫子庙将迎来50万游客。傅佳也提醒家长赏灯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张代飙(左)在秦淮灯会现场布置任务。

  “预计今晚将有50万人前往夫子庙赏灯,人流量将创新高。”如此庞大观灯人数的背后,南京供电公司保电队员们又将迎来一个“坚守夜”。

  秦淮灯会现场,“石城供电抢修服务队”队长张代飙已‘站岗’了18年。谈到这些年灯会保障的变化,张队长告诉记者,如今的供电设施通过更新改造,更加合理也更加安全。而在人员保障方面,也更加周密谨慎。

  张代飙告诉记者,自本届秦淮灯会开始后自己就一直从事现场值守。“上午我们从8点开始调试设备,下午两点多到达灯会现场。”而这样的行动,将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结束。“主要是对核心区域的开闭所,20条线路不间断巡视。对供电设施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抢修抢险。”他告诉记者,现场队员们通过红外等监测设备,一旦发现隐患,将立刻进行抢修抢险。如果现场发生断电,也将第一时间提供照明,最大限度保障人员安全。谈到元宵佳节也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张代飙笑着说,有句俗话叫“做这个龟,驮这个碑”,这都是供电人应尽的责任,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