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五)

23.11.2015  12:32

长期以来,项目规划难统一、工程质量难保证、竣工验收难通过、预期效益难发挥、群众认可难获得一直是困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如今,淮安市通过系列举措创新,实现了上述难题的加速破解。

强化一种理念:“小农水”托起“大民生

9月中下旬,正是水稻抽穗灌浆时节,涟水县灰墩办事处灰墩村的稻田已染上了一层浅浅的金黄,一阵风吹来,便掀起阵阵金色波浪……如诗如画的景色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在一块田头,年过七旬的程大爷正在给稻田放水,见笔者过来,主动和我们唠起了家常。交谈中,他指着身边的低压管道灌溉设施,夸道:“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程大爷介绍说,县里没来实施项目前,各家各户一到用水时就带着小电机,拖着几十米长的水管到处找水往自家田里打,还经常为抢水塘子闹矛盾。现如今,到了灌溉时节,村里会提前广播通知农户供水时间,大家什么工具也不用带,只要到田头拧开闸阀,水就会像家里的自来水一样自动流到田里,省时、省力还省钱。

程大爷口中的项目,是灰墩村低压管道灌溉项目。今年,该县水利局将该项目与农村河道疏浚项目结合起来,通过挖深拓宽长年淤积河道,新建泵站1座,铺设低压管道15.2公里,配套给水栓900多个,保证了1500亩土地灌溉用水需求,彻底解决了该村6个村民组517户农户的灌溉用水难题。今年5月底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获得当地群众一片赞誉。

近年来,淮安市水利系统不断强化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的理念,将农村水利作为民生水利建设重要一环,紧抓不放,持续推进。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农村水利累计投入45亿元。其中,2015年全市农村水利投入首次超过11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15.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40.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22.3万亩。

民之大事在农。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农田水利工程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未来发展。农水工程体量虽小,但却关乎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社会的聚焦点、百姓的关注点。新时期的淮安水利人,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小农水’渐润百姓心田,增添群众福祉,真正托起根植田野的基层‘大民生’!”淮安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亚华说道。

组建一个机构:实现项目、资金有效整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水利、农开、国土、财政等部门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统筹、合理安排,发挥其最大效益,已成为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破解的新课题。经过多番专题调研,淮安市涟水县创新成立了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决策机构,成员由水利、发改、规划、农业、开发、交通、国土、财政等12个相关部门组成,其职责是加强全县农田水利规划的管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工程能够按照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实施。

自从县里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后,现在各涉农单位但凡是有农田水利项目安排的,都要到水利部门进行审核、备案,都会征询我们水利局的意见建议。这样一来,有效避免了规划、项目重复编排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涟水县水利局局长李长春介绍道。

2012年,涟水县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率先在该县南集镇开展实践,将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高度整合、统一规划、连片实施。通过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改造后的项目片区内干、支、农、毛渠等“毛细血管”全部畅通,泵站之间实现供水互补,农田灌溉真正达到“全覆盖、无死角”。

以规划整合项目,用项目整合资金,涟水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的组建,规范了项目的申报立项,避免了资金的重复投入,让项目和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为实现规模治理等奠定了扎实基础。”淮安市水利局农水干部韩品元如是说。

目前,涟水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的成功经验正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设计一套制度:助力建管水平全面提升

在灰墩村的地头矗立着一块巨大公示牌,走近一看,项目概况、规划示意图、施工期限、参建单位及责任人等内容一应俱全。

涟水县水利局农水科罗科长介绍说:“施工单位要在项目区每个标段和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地点设立临时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工程质量、建设工期、项目经理等内容,并公开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还要在项目区设立固定公示牌。这是我们实行的项目实施公示制。”罗科长所说的项目公示制正是淮安市大力推行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五制”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规划设计听证制、工程建设承诺制、农民群众监督制和项目效益回访制。

规划设计听证制,即在可研或初步设计(实施方案)阶段,组织召开由专业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受益乡村干群代表、乡镇水利站人员参加的规划设计听证会,在项目建设地点、规模、范围、内容、资金筹措等方面,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开展项目区范围内树木砍伐、青苗补偿、征(占)地拆迁及其他工程风险调查,确保建设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听证资料作为项目申报立项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承诺制,即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要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作出承诺,加强廉洁自律,自觉履行职责,主动接受监督。建设单位对规范建设管理、强化工作协调作出承诺,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过程服务作出承诺,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措施作出承诺,监理单位对“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合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作出承诺。农民群众监督制,即在项目区每个村聘请2-3名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较强的村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或群众代表作为农民监督员并颁发监督员证,对农村水利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协助乡村干部做好地方矛盾调处等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施工环境。项目效益回访制,即工程交付使用一个季节后,建设处组织人员到项目区进行回访,听取群众对工程投资实际效果的评价意见,总结工程建设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五制’的推行实施,我们构建起了覆盖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前、建中、建后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体系。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参建单位也真正重视起来,工程质量问题较之以往大幅减少。水利工程真正成了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涟水县水利局副局长皇甫本柱说。(供稿:淮安市水利局 夏虎成 崔德贤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