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儿终成“无声雕匠”

02.04.2015  12:28

  中国江苏网4月2日讯 今年44岁的王玉明,是一名聋哑儿,但因迷恋红木手工雕刻,刻苦钻研,终成丹阳及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无声雕匠”。昨天,笔者采访中获悉,其子王黎辉去年也从工厂辞职,回家专心向父亲讨教,传承父亲的红木纯手工工艺,一起共圆父子“艺术梦”。

  王玉明家住丹阳市访仙镇晓丽桥村,先天聋哑的他只上过两年学。16岁那年,他父亲的好友王锁火从部队转业回到访仙镇,接手丹阳市红木工艺雕刻厂。经过介绍,王玉明进入这家红木工艺雕刻厂,开始向厂里的老师傅学习雕刻手艺,这一干就是28年。

  “学三年的雕刻还等于是新手”,说起王玉明学徒的艰难,王锁火介绍。丹阳市红木工艺雕刻厂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没学过手语,王玉明根本听不懂师傅们的话,特别是有些需要在机械设备上操作的活,沟通起来就特别困难。所幸的是,包括王锁火等在内的师傅们,没有一人嫌弃王玉明,大家都耐着性子慢慢教他。

  “只要有时间,他就自己琢磨,从来不问时间”,王锁火见王玉明迷上雕刻,就买回大量绘画和雕刻有关的书籍,教他阅读。此外,还经常带他到周边一些城市去学习,并给他配置各种雕刻用的工具。

  经历岁月的洗礼,王玉明终于成为一名手艺精湛的“雕匠”。 从事木工雕刻二十多年,王玉明走上了一条艺术之路,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所雕刻的明清红木家具,以古朴大气、精致典雅而闻名。

  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王玉明的儿子王黎辉也来到厂里跟他学习雕刻手艺,并做起了父亲的“翻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王黎辉,原本在丹阳一家企业工作。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父亲很是辛苦,而红木工艺雕刻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所以下定决心向父亲学习雕刻手艺。

  “现在纯手工制作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了,以后这个行业肯定有前途,我要继承下去,共圆我们父子的‘艺术梦’!” 王黎辉认真地说。(封疆江 朱美娜)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