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题首次用两套试卷 苏州考生:题量大

01.12.2014  17:51

中国江苏网12月1日讯  昨天上午9点整,一年一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大战再一次准时吹响了号角,全国90万名考生提笔应战。据了解,此次江苏考点共有58517名考生参加国考,分布在南京、无锡、徐州、扬州四个考区。

昨天下午的考试一结束,记者便在第一时间连线了多位在苏州上大学并参与此次国考的准毕业生们。与往年国考一样,他们普遍反映考题呈题量大、涉及面广、考试时间紧等特征。不过作为90后的他们,却更多地表露出了一份淡定:有些事不做会后悔,国考的意义,只有经历过才会懂。”“

□记者 黄贤君 实习生 严志雄

行测难度尚可两套试卷题数不同

据了解,今年的行测首次采用两套试卷,分为地市级130题和省级135题。考试一结束,记者就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常识推理、图形推理题难以下手,资料分析题简单”、“逻辑分析的题目太多,消耗了一上午脑细胞”、“我觉得题目挺简单,就是这么自信,不,是任性。

“行测整体难度还可以,只是对我而言,两个极端很明显,

会做的题答得很顺利,但不会做的题就是不会做。”在扬州某考点考试的小徐这样说道。据小徐介绍,开篇的几道题就像在做自己前不久刚经历的司法考试,顿时信心满满,但往下做便不断“遭遇打击”。

另一头,回到家乡浙江参考的小张表示:“虽然一共就130道题,但我还是感觉时间太不够用了!”小张告诉记者,她在考前将行测的五大模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进行了合理的答题时间分配。“但在考试时就乱了阵脚,到后面根本来不及了,很多答案只能匆匆涂上。而且考题涉及面广,可以说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张遗憾地说。

申论大谈科技一场文字运用的大考

记者拨通了南京站小顾的手机号码。

手写得好酸,五道大题看似无关联,但好像通篇都能和科技、创新等扯上关系。好一场文字运用的考验!”小顾回忆题目说,“首先是概括新技术的创意和发明,

理解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再者讲物联网的创新创业大赛。然后写了一篇关于生猪养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演讲稿。紧接着又谈论对‘网络新一代’的看法。最后是终极大写作‘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小顾更向记者大倒苦水:“我是文科生,平时对科技类的东西关注不多。只能凭自己的文学能力‘自圆其说’,写到后面自己都不知道在写啥了。

成绩1月可查为达到面试比例先调剂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5年1月10日左右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7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和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考试成绩也同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公布。

笔试过后,将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选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的人选名单,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统一公布。通过公共科目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未达到规定面试比例的招考职位,进行调剂。调剂职位及调剂相关事宜,在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通过考录专题网站面向社会统一公布。

调剂结束后,报考人员可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各招录机关的面试公告。部分招录机关会根据职位特点设置专业科目考试,专业科目考试设置情况及相关事项将在考录专题网站及招录机关网站上统一公布。

延伸阅读

国考“降温”的背后

新华社电 备受关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昨天开考。从今年的情况看,不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参考人数都比去年下降10万人左右。

一度万人共挤独木桥的“公务员热”似乎出现了降温迹象。专家认为,这是公务员考试回归理性的表现,也是社会形势和心理变化的反映。

公务员热”回归理性

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实际参加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的人近90万人,而去年是99万人。本次国考招考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2万余人,相比去年增多约3000人,招录人数创历史新高。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报考人员中,有3个职位报考比例超过2000:1,比去年减少了7个;报考比例最高为2674:1,比去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这位负责人说,从今年报考情况看,考生报名更趋理性。近几年媒体对公务员职业的分析、报道增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跟风报名情况减少。同时,今年招录机关按要求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加详细,减少了考生的盲目报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认为,报考人数降低,也与人们对公务员的一些误解消除有关系。“过去不少人认为公务员收入和福利不少,近年来,随着‘八项规定’执行力度加大等原因,人们对公职人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基层公务员收入低、工作压力大也是年轻人就业取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国考保持温度属正常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变化。而且预期公务员福利水平不排除有增长趋势,因此长期来看,公务员报考热的局面不会改变。

专家认为,“公务员热”只要不“发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持一定温度是正常现象,也是公务员队伍质量的保证。目前在我国700多万公务员中,通过考试录用的已达40%。董克用说,公务员职位稳定,对于喜欢稳定的人来讲,是个理想的选择。

职业选择应该“多元化

从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到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2005年国家公务员法颁布,公务员考试报考呈现平淡、热门、回归的曲线。

董克用说,改革初期,人们对公务员职务并不热衷,那时似乎更多人向往的是经商。新世纪以来,公务员太热不正常。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公务员不是越多越好。

薛澜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市场和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对包括年轻人、普通人创业等方面的程序大大简化。如果把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视为就业的三大块,其他两块则提供了更多就业空间。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