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 适老住宅建设明显滞后

18.12.2015  15:18
 

以“”为本,老住宅亟盼新功能

 

最近,家住南京峨眉岭的黄怡在金基唐城看了一套改善型住房,看起来很不错,可当家里的长辈去看过后,一句话就让小黄打消了念头:“楼梯太多,爬上爬下万一摔一跤怎么办?”老人的话看似不经意,却点出了住宅需要考虑以“”为本这一课题。

住区适老,才算“宜居

今年12月2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适老住区试点工作,用3-5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设一批适老社区。明年起,全省13个省辖市每年至少各启动1个新建适老住区和1个现有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十三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省级示范项目的建设和改造。

江苏比全国提前13年进入老年社会,南通、苏州、无锡等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一项对江苏1214名40岁以上居民的调查显示,仅17.9%的人会考虑在养老院养老,而55.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去养老院,这其中,55.5%的人倾向在家中养老;还有43.4%的人选择在家里养老,但希望享受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

中国人特有的家庭观和亲情理念决定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将是未来中国社会养老的主流方式。西方社会也是经历了从强调机构养老、独立养老院养老、老人社区到更加重视居家养老的变化过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说,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住区需要考虑适老宜居的现实需求。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江苏将推进适老住宅建设工作,并把住区适老作为考量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内容。

以“”为本,到底啥样

适老住区,就是考虑到老年人特殊需要,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房产处副处长汪先良说,根据试点设想,江苏为适老住宅设置了“居住宜老、设施为老、活动便老、服务助老、和谐敬老”等五个方面的标准。具体包括:多层及以上住宅配置电梯;配置相应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护理中心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为新建住区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老小区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小区有适合老年人散步、锻炼的户外活动场所;住区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按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设立老年人助餐点等等。“考虑到老年人的要求在不断改进,标准还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一边是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对住宅的特殊要求越来越多,另一边却是现有城市中许多住区是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现行住区规划设施规范中关于住宅小区配套要求还是10多年前制定的,对幼儿园和中小学更加关注,而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所需的日间照料设施、医疗护理设施以及健身文体活动设施等考虑较少。”汪先良表示,除此之外,住宅建设在规划布点、技术支持、配套标准等方面对适老住宅考虑不足;养老政策中关于专业养老机构的政策多而有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政策少;住宅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标准亟待根据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等。

2015年11月,江苏省内首家养老综合体——无锡九如城养老综合体项目在宜兴开业,首批患者和长者已经分别入住康复医院和养老护理服务中心,一期适老化住宅主体建设已完工。12月14日,九如城行政总监韩怀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住宅全面实现电梯入户,在功能部位设置、房间设置、卫生间及厨房间功能等方面体现老年人的要求,当然价格也要高于周边商品房的5%-10%。”据了解,作为适老住宅建设的模式之一,我省已经探索建设了宜兴九如城、常州金东方颐养中心、常州安信颐和国际颐养中心、盐城千鹤湾生态康养小城等适老住区。但总的看,这些项目总量有限而价格不菲,难以成为适老住区建设的主体模式。

老房改造,瓶颈不少

有关专家认为,满足面广量大的老人对适老住区的需求,出路还在于对现有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问题是,这也并不容易。老小区加装电梯需所有住户同意,即便资金问题解决了,但只要楼房内有人反对建电梯,改造就难以进行。因此,适老化改造想要顺利推进,相应的政策创新必须到位。另一方面,截至今年7月,我省已整治老旧小区2713个,改造小区总建筑面积17944.62万平方米,涉及套数2778472套,总投资达1925782.75万元。这其中,改造整治的重点是“脏、乱、差”、违章搭建、基础设施和环境美化、亮化等,涉及居家养老要求的改造整治内容较少,这就是说,在建设适老住区方面,有关方面还需要强化意识,深化认识。

汪先良表示,住宅建设必须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这是一个趋势,尽管目前各方对适老住区建设还存在各种不足,但问题一旦被提出来,并且启动了试点,就是良好的开始和难得的进步,“只要深化认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部门配合与支持,加快推进适老住区试点工作,适老住区建设一定能取得预期的进展。

本报记者 汪晓霞 唐传虎 顾欣星 刘庆传

2015年12月15日《新华日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