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出马排难解纷效果好

22.08.2015  04:21

   泰州姜堰区自发成立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推进环境自治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成立了“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协助开展环保纠纷调解工作,目前累计处理涉及企业环境污染、餐饮娱乐扰民、畜禽养殖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投诉165起。

  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主要依托“老娘舅”,也就是当地德高望重、具有一定影响力、政治素养高的老党员、老干部、学校校长等社会有识之士,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设16个镇级分会

  实行矛盾联调、问题联防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2008年,姜堰区环保局针对当时群众呼声较高的低产出、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企业开展集中整治,需要关闭126家土造纸作坊、60多家不锈钢酸洗企业,整治任务复杂艰巨,涉及方方面面,若处理不当,极易激化基层矛盾。当时,区环保局借助“老娘舅”协助调解环保纠纷,最终顺利完成环境整治工作。

  姜堰区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由此应运而生。由各镇(街道)推举当地威望较高的“老娘舅”,经过当地环保部门和区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认可,各镇(街道)分别设立16个镇级生态家园协会分会,正式会员600多人。

  “协会成立初期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我们通过慢慢摸索,逐渐把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无章可循或是久拖未决的环境信访等环保纠纷案件移交协会,让利益各方坐到一起,有话直说,有事就讲,共同协商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姜堰区环保局副局长夏龙池说。

  由于协会成员都是当地的成功人士,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威望,以温和委婉方式参与环境信访处理,利益各方易接受,效果好。因此,矛盾化解成功率大大提高。

  目前协会借助信访、司法、公安、综治等维稳力量,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移交转办、重大矛盾会办等制度,采取矛盾联调、问题联防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在村社区,以姜堰区环境纠纷人民调委会为龙头,发挥协会会员的调解作用。重大的调解按照《人民调节法》进行,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还聘请专业人士组成专家库建立健全环境纠纷调处咨询委员会,为重大复杂纠纷调处提供咨询服务。

   老娘舅”到现场解决问题

  做群众思想工作,协助环保局完成任务

  “2008年协会成立时我就加入了,机关部门做不了的工作,有我们到场基本都得到解决。”“老娘舅”李林山说。

  李林山今年66岁,原来是桥头镇农技站站长。当年桥头镇要关闭126家土造纸小作坊,每一家都相当于一个小型化工厂,污染相当严重。他们这批老同志日夜做思想工作,协助环保局很快完成任务。

  李林山告诉记者,秸秆禁烧还田老百姓开始也不理解,因为以前秸秆都是可以烧的,不明白现在为什么不能烧了。后来桥头分会会长薛广银拿自家的田做试验,证明秸秆还田可以增肥增收。此外,协会还挑选出整齐的秸秆做成草帘用于香菇培育遮阳保温。目前,桥头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秸秆禁烧工作名列姜堰区前茅。

  2012年,古田社区某业主在自家停车库里面安装8台针织机,招聘多名针织工人,机器的轰鸣声让周围邻居十分不满。罗塘分会会长、“老娘舅”陈俊礼接到投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考虑到业主家庭确实困难、孩子身体也不好,如果强行关闭可能会把一个家庭逼上绝路,陈俊礼跟古田社区负责人沟通后,会同社区负责人联系到一家闲置厂房,协助业主重新办厂。

  不久前,陈俊礼对这家针织加工厂进行回访时发现,现在这家加工厂的规模比原来大了,老板对他当年帮助解决邻里矛盾表示感谢。

  几年前,姜堰某养猪场和一家化工厂把粪便和生产垃圾直接排放入磨子桥河,导致水质污染,周围百姓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要求处理。针对这一事件,协会罗塘分会多次牵头组织镇政府、环保局、有关企业、个体养殖户及部分村民代表召开环境保护圆桌对话会议,最终决定化工厂停产,转产经营,养殖户迁址到郊区。

  如今,陈俊礼每每来到磨子桥河,看见此处流水清清,内心便是满满的成就感。

   姜堰模式”将由镇到村继续深入

  重新整合零星分散、低效、不稳定的公众参与形

  近年来,姜堰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先后组织召开环境圆桌会、协调会、现场会等形式的调解会68场次,涉及企业环境污染、餐饮娱乐扰民、畜禽养殖污染、秸秆禁烧禁抛、项目选址等各类环境问题,协助处理环境矛盾、纠纷165起,有效预防和避免了群体性环境事件的发生。

  今年4月30日上午,群众反映强烈的江苏某化学有限公司的环境保护纠纷事件,由开发区分会组织人民调解,区信访局、环保局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等27人参加了圆桌对话会议,环保局监察人员现场督促企业加快污染治理提标改造进程,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消除了群众顾虑,缓和了厂群关系。

  2009年,中华环保联合会派出调研组,利用4天时间驻姜走访调研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的工作经验。专家组认为,姜堰区由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牵头,将原来零星分散的、低效的、不稳定的公众参与形式重新整合,形成了组织健全、管理规范、活动有序、成效明显的公众参与新格局。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乡镇企业聚集的地方,可以率先推广这种“姜堰模式”。

  目前,姜堰区环保局在区综治办、司法局的协调指导下,进一步规范环境保护纠纷调解组织建设,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着力点,紧扣“有效化解矛盾”主题,规范“专业化运作”关键,整合调解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依托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牵头组建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推进实体化、规范化运作,逐步形成“组织规范、点面结合、整体联动”的环境保护纠纷化解机制,公众参与成为姜堰区环保工作的一大亮点。

  姜堰区环保局局长张亚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公众参与的做法,选择1~2个村作为试点,在村两委中设立“环境委员”,深化基层公众参与,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卫士、生态使者”服务品牌。

  (史继文 林子涵  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