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老大殿“蓝本”确认是辽宁奉国寺

17.03.2016  11:05

  ▲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 段仁虎 摄

        中山东路321号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正对着大门,是每一个来参观南博的人第一眼就会看到的建筑。这座老大殿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很多出版物、报道以及口耳相传中,南博老大殿系仿造辽代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所建。但这个说法最近被修正,记者看到,在南博网站上,已经出现了老大殿蓝本是辽宁义县奉国寺的说法。

        查无实据

        “仿独乐寺”一说却流传广

        在南京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省级文物单位”中有一处建于1936年的“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这指的就是南博老大殿。

        南博老大殿虽然是民国建筑,但采用古建筑风格,具体说来,仿的是辽代建筑。很多著作中指出,老大殿的蓝本是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

        比如,一本收录南京大部分民国建筑的权威著作就说:“(南博)大殿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形式,其结构多按《营造法式》设计,某些细部和装修兼采唐宋遗存。”

        记者采访过的多位古建筑、民国建筑方面的学者也指出,南博老大殿仿的就是辽代蓟县独乐寺。但耐人寻味的是,记者深入查阅资料后却发现,这个说法虽然流传极广,却没有被民国原始资料所记载,也就是说,其来源无法查证。

        建设之初

        梁思成力主“辽代风格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人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其主楼即现在的南博老大殿。

        当时,负责确定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查委员会,由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刘敦桢等人组成。梁思成等认为,中央博物院建筑,要力图体现中国早期建筑风格,与当时中山东路上已有的几栋大屋顶仿古建筑(仿明清风格)区别开来,最好是采用中国繁荣鼎盛时期的唐代建筑风格。

        可惜,当时国内还没有发现大型完整的唐代建筑。但以梁思成、刘敦桢为首的营造学社,已经在北方发现了一批辽代建筑,包括辽宁义县奉国寺,天津宝坻县广济寺、蓟县独乐寺等。梁思成等认为,辽代建筑以造型朴实雄厚出名,屋面坡度较平缓,同时扩大了屋子内部的空间,更好地满足展览陈列空间的需求。

        南博确认

        蓝本是辽宁义县奉国寺

        最终,中央博物院大殿的风格被定为仿辽式。设计师徐敬直、李惠伯等人重新设计了建筑方案,最终建成的大殿,就是仿辽式殿宇。

        “南博老大殿是仿辽式建筑,这没有疑义,但要说它的设计蓝本是蓟县独乐寺山门,并没有民国时期的文献、史料都能够证明!”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南博方面也做了考证,基本确证,老大殿的蓝本是辽宁义县奉国寺。南博龚良院长最近在一次公开讲座中就提到,中央博物院主楼建筑设计方案第一稿是仿清式,但被梁思成先生否决,后来定为辽式,仿的正是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建筑。

        南博官网上有一则新闻《龚良院长参访南博老大殿蓝本——义县奉国寺》,也确认了这个说法。去年,龚良院长还特地去考察过义县奉国寺。

        细节披露

        设计融入了西方元素

        据介绍,作为南博老大殿蓝本的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国内现存最古老最庞大的佛殿。

        南博官方网站透露,南博老大殿的主体结构采用了以奉国寺为蓝本的辽式风格,但是其在各部分细节上仍然可以发现众多的创新以及改变。

        比如,在内部材料的选用上,以西方建筑材料,如水泥为主,与传统的木材相比,既加强了建筑的牢固性,也增加了其使用的年限。

        此外,在内部结构设计的细节,徐敬直等建筑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如将陈列室设计成平屋顶式的结构,这不仅沿用了当时美国众多博物馆所采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次力图将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相结合的实践。

        新闻背后

        差点设计成“唐风

        当年,梁思成、刘敦桢等建筑大师本来希望中央博物院采用中国繁荣鼎盛时期的唐代建筑风格。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国内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唐代建筑,南博老大殿肯定会采用唐代风格。

        可惜的是,在设计方案确认的1935年,国内尚未发现大型的完整唐代建筑。

        但就在两年之后,即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考察了山西五台佛光寺,确认了佛光寺的建造年代是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即857年。这是当时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

        “如果佛光寺早发现两年,南博的老大殿极有可能采用佛光寺的建筑风格!”一位古建筑研究者说。

        来源:  金陵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