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缪筛庆一生未娶却有42名“子女”在尽孝

19.06.2015  11:12

 

 

 

临近端午,家住西来镇见龙村的耄耋老人缪筛庆收到了“子女们”送来的粽子、鸭蛋等端午礼品。缪筛庆一生未娶,但他膝下却有42名孝顺贴心的“子女”晚辈,让他原本孤苦的晚年生活开始过得滋润美满起来。

 

五百天,爱心午餐一日未断

 

前天中午,荷包蛋、茄子夹肉、清炒豇豆,还有一大碗丝瓜蛋汤,在见龙村25组的一间小屋里,87岁的缪筛庆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子女”送来的爱心午餐。吃饭间隙,向来寡言的他还和“子女”聊聊天。这样一幅温馨恬淡的画面,若在2013年之前,缪筛庆直言,“想也不敢想”。

 

缪筛庆家境贫寒,性格内敛的他一直没有成家。早年居住的草屋成了危房后,缪筛庆的侄儿帮他建了一间小屋,他这才有了一块容身之处。老人是“五保户”,膝下无儿无女,全靠民政救济、村镇周边一些企业扶助艰难生活。

 

2013年下半年,江平路靖江收费站投用,位置紧邻见龙村。江平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得知缪筛庆的情况后,大家商量决定,由42名工作人员轮流为老人送饭。为此,大家特意为老人买了一个专用饭盒,装饭的装饭,盛汤的盛汤。

 

每天11点15分,工作人员准时把饭菜送到老汉家里。为了方便老人咀嚼,收费站的食堂每天做出的菜都尽量软糯好嚼,营养均衡。自此,给老人送饭的任务成了大家的必修课,一送就坚持送了500多天。

 

苦日子,三年前烟消云散

 

我们当时来的时候,老人的屋子里简直就是一个废品回收站。”收费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独身惯了,性格也比较孤僻,有时候在外面走的时候就喜欢捡东西回家。

 

当时,小屋里堆满了钢丝、废铜,用三轮车来回拉了两趟才算清运干净。屋内的线路也已经老化,大家帮老人重组线路,装上节能灯,整个小屋一下明亮了不少。同时,他们还帮老人整理床褥、更换桌凳。

 

如今,每天都能吃到营养均衡的爱心午餐,老人觉得心头分外暖和。而在此之前,缪筛庆只是偶尔搭邻居的顺风车去市场买些青菜鸡蛋,回来炖点蛋,就着米饭果腹。

 

我好像有了家,再好没得了!”缪筛庆说,收费站工作人员每回带来的饭菜量都很足,他中午吃不完,剩下的晚上还能再吃。

 

子女”孝,无微不至引邻里羡慕

 

逢年过节,收费站工作人员都会给老人送礼物,这里面还会捎带上香烟。“他们太贴心了,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缪筛庆说,自己16岁就开始抽烟,别的也不爱,平时就好口烟,收费站职工打听到了这事就一直记挂在了心里。

 

除了每日为老人送饭送菜,收费站男职员们还负责定期带老人理发、刮胡子,女职工则负责定期给老人收拾屋子、晒被子、洗衣服、聊聊家常。到了寒冷的冬天,大家也没忘为老人购置御寒物品。

 

如今,缪筛庆虽然年近九旬,但与同龄人相比,他的身子骨硬朗、精神头十足,这些显然和他的“子女”们的悉心照料分不开。“都说养儿防老,收费站的人对缪爷爷比亲生儿子还要孝顺呢。”提起缪筛庆,邻里乡亲无不羡慕,直说他福气好。在村子里,说起收费站照顾邻居孤寡老人缪筛庆的事,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村民黄章汉对收费站的倾力照顾啧啧称赞。

 

修房子,爱心接力再度出发

 

10余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一张单人床、一张四方桌和一把方凳,别无他物。小方桌上的那顶木质碗橱,从外观上看也已经有些年头了。入门处一只电饭锅倒是崭新,缪筛庆告诉记者那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给他买的。

 

临近夏季,高温多雨,缪筛庆的小屋还是老旧的泥地,居住环境很是简陋。收费站职工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目前,江平站正在对服务点进行整修,副站长吴志敏提议,趁有施工人员在的这个机会,帮老人把屋子给装修一下。

 

吴志敏说,给老人修整房屋的方案已经基本确定。他们打算先将缪筛庆的小屋中凹凸不平的泥土地坪浇筑成水泥地坪,然后对墙体全面进行加固,还会把老人屋内那扇年久生锈的铁窗换成铝合金窗户。

 

除了谢谢,我真的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他们都是好人。”听到“子女”们要帮修房屋,缪筛庆情绪有些激动,眼眶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