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区翠园新村杨惠英:感人至深婆媳情

27.10.2014  16:55

  在南长区的翠园新村,不少人看到过这样一幅质朴动人的画面:动作不特别利索的88岁媳妇杨惠英,手牵白发苍苍的106岁婆婆,不紧不慢地沿着林荫小道散步,她们之间甚至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偶尔的一个眼神,抑或一个手势便读懂你我……

  她们没有血缘关系,甚至也并不是真正的至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无所有”的媳妇,与婆婆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吵过一句嘴,顽强支撑起这个两个寡妇和五个孩子组成的大家庭,不离不弃携手走过72个春秋。这段令人唏嘘不已的深情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上世纪40年代,18岁的杨惠英嫁入朱家,育有一子二女。公公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杀死,婆婆高钰英是继母,还带着两个孩子。杨惠英26岁那年,丈夫突然病逝。为了挑起全家人生活的担子,杨惠英到上海谋生,三个孩子则留在无锡由婆婆抚养。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杨惠英孤身一人在上海工作,将绝大部分收入寄回家中。她思念孩子,看着大上海橱窗里漂亮的衣服,为婆婆和孩子挑打折的买了带回去。她个性极为要强,不改嫁,以一己之力供子女上学,对待婆婆如亲娘一般。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退休后回到无锡的杨惠英,即与婆婆一直住在一起。因为儿子在上海,小女儿在苏州,只有二女儿在无锡,隔三差五过来照顾他们俩。杨惠英有痛风病,有时候痛得走路困难,她倚靠着凳子,一步一移,起来为婆婆做饭。杨惠英的女儿至今回想起来,对妈妈的印象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小时候挑着全家人的担子,子女成人后又独自挑起照顾婆婆的担子。有一次她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眼睛都睁不开的情况下,流着泪对子女说:“就算我不在了,婆婆也不能送养老院……”如今杨惠英已步履蹒跚,依旧凡事以婆婆为先,尽力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就是这些细微平常的小事,累积出媳妇对婆婆的一片孝心。

  年过百岁的婆婆有时会大小便失禁,杨惠英不嫌脏﹑不嫌烦,亲自帮她换裤子﹑洗床单。孩子们轮流回来看望﹑照顾妈妈和奶奶。

  要强的杨惠英总是谢绝:“趁着我还能做的时候,就让我来照顾婆婆,你们多回来看看就行。”去年年底,杨惠英突然病到,马上要做手术。家里两个生病的老人,几个孩子和杨惠英商量,想把婆婆送进全护理敬老院。“不行,婆婆又不是孤寡老人,不能送敬老院。”起初,杨惠英不同意,后经子女们的几番劝说,她才勉强同意,仍觉得过意不去﹑不停地嘀咕:“婆婆住敬老院的钱,我来出,但你们得天天来送饭。”手术醒后的杨惠英第一件事就是让儿子打电话问婆婆的情况如何。

  今年5月,婆婆高钰英去世。杨慧英老人辗转难眠,难以割舍这份婆媳情谊,不顾子女反对,坚持操办婆婆的丧事。她说,这么多年坚持照顾老人,是自己的责任,也是缘份,自己一定要把这一家风传承下去。2012年,杨惠英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原标题:南长区翠园新村杨惠英:感人至深婆媳情

  稿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