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杂志刊发文章《迈进大交通新时代》

16.02.2017  17:33

                迈进大交通新时代

            《群众》2017年第3期

                交通,现代社会的血脉,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轨迹。

        50年前,由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0年前,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了江苏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7年前,江苏首条高铁线路沪宁城际开通,拉开了“高铁时代”的大幕;

        5年前,“7+2”机场布局初步形成,为江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江苏交通今非昔比,从“出行难、难于上青天”的“瓶颈制约”,到“千里江苏一日还”的“基本适应”,再到即将实现1.5小时高铁交通圈的“交通梦想”,江苏高速公路密度、港口吞吐量、旅客吞吐量超过百万人次机场数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一张纵横交织、星罗棋布的“公铁水空邮”多式联运网覆盖江苏大地;一个安全畅通、集约高效、便捷公平、智慧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一幅大体系、大体制、大功能、大融合、大生态的大交通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勇立潮头大气魄

        有大气魄者,方能勇立时代潮头。江苏交通走过恢复初建、探索发展、跨越发展的奋起之路,走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体现着勤劳勇敢智慧的江苏人对大交通发展的认知和博大胸怀。

        纵览内与外:大视野顺应全球发展新趋势。江苏以大视野涵养大开放,用大开放谋划交通大格局,抓住国家战略为江苏交通发展带来的红利,强化对内对外开放门户和区域中转枢纽功能,把大交通发展融入大开放格局,不断优化海陆空国际客货运航线,使大交通成为开放发展的“先行官”。对外,让交通架起江苏走向世界的桥梁;对内,让交通张开江苏经济腾飞的翅膀,演绎着共商共建共享的江苏交通故事。

        把握时与势:大力度抢抓交通发展黄金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处于黄金时期的重大判断,为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明确了总定位。江苏聚焦于时,顺乎于势,认识到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在发展中先行官的职责和使命没有变,在稳增长、促投资、促消费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变,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态势没有变,在不变中增强战略定力,以强大战略定力施展“黄金作为”。

        瞄准“”与“”:大跨越推进现代交通运输发展。聚力创新引领“江苏速度”,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支撑,绿色智能环保交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交通运输发展的动能转换,以交通创新深度引领江苏速度。聚焦富民彰显“江苏温度”,让智慧交通造福百姓,让百姓一键出行、通达世界,真正感受到交通发展的质感和温暖。全面小康攀登“江苏高度”,突出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水平更高、百姓收入更高中的基础地位,让“江苏高度”成为交通运输发展新的追求。

        现代综合大交通

        踏上“两聚一高”新征程,江苏交通必须以崭新理念、系统思维、长远眼光勾勒具有江苏特色、领先全国、畅达世界的现代综合大交通图景。

        大体系往来畅达。江苏以大交通理念谋划交通大发展,布局沿江、沿海、东陇海、京沪以及中轴、宁连、徐宿淮盐、宁杭等“四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构建快速交通网、干线交通网和集散交通网三个层次的综合立体网络;打造南京、连云港、徐州、苏州、南通、淮安等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力争到2020年形成设区市城市到南京1.5小时的高铁交通圈,千吨级航道通达县及以上城市增加至63个,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000公里左右,航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7000万人次,管道里程达到9300公里等,形成内畅外联、纵横四方的大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大功能惠民富民。在功能上突出惠民富民是江苏交通运输发展的鲜明特色。江苏坚持“行有所乘”的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智慧出行,让交通更懂你,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城区公交一卡通“互通全覆盖”,运用大数据“神器”实现“卡点”出门,江苏让交通运输与惠民富民的“”牵得更紧。南京的交通运输综合数据中心和监测预警平台、南通的“畅行南通”APP、无锡的“感知航道”等,让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可靠、高效通达。

        大体制突破藩篱。江苏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势,塑造改革创新的交通品牌。推进省级层面公铁水空邮工作机制的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县探索建立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模式。徐州投资7亿元整合66家小码头建成亿吨大港,连云港整合“一体两翼”的港口资源,提升了港口发展的竞争力。

        大融合攥指成拳。融合是交通运输发展的转换器和助推器。江苏把基础设施网络融合起来,力争到2020年形成“2130”时空格局,设区市2小时连通南京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各设区市至所辖县1小时连通,各县(市)至所辖乡镇30分钟连通实现率达80%;把运输服务融合起来,健全各种运输方式信息资源交互与共享机制;把新旧业态融合起来,推进“互联网+”运输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综合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集成商转变。

        大生态造福千秋。江苏把绿色低碳循环交通作为公平的公共产品、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绿色交通城市建设,开展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应用推广,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载运工具,在开发中突出土地、港口、岸线资源及废旧资源的有效利用,让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在富民建设上。无锡的“绿色交通城市”、镇江的绿色循环低碳示范路、苏州的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等,都是生态利民的生动体现。

        泼墨挥毫大手笔

        江苏交通挥如椽巨笔,绘就“上天入地”、综合立体的交通图景;凝心聚力,写就“物畅其流、人畅其行”的动人篇章;冲破桎梏,成就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蓬勃之势。

        公铁水空全面发展。从公路一枝独秀到公铁水空全面发展,条条动脉如巨龙腾跃,穿行于江苏大地。江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39公里,其密度达4.4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之冠。徐宿淮盐铁路建设如火如荼,铁路“金腰带”在苏北加速铺开;宁启铁路复线开通动车,改写了苏中不通动车的历史;郑徐客专通车运营,打通了江苏向西发展的大门;京沪高铁、宁杭客专等建成投运,沪宁杭形成“一小时朋友圈”……高铁上的新江苏正疾驰而来。拓展水运大通道。通江达海、干线成网、省际互联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初步形成,实现了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的跨越。大手笔建设“7+2”机场布局,形成禄口、硕放2个枢纽机场和7个支线机场,运输量过百万的机场达到5家,航空口岸9个、对台直航点8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江苏把自主创新作为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商业创新。近年来,交通系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行业特等奖、学会技术奖等14项之多。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的无锡公交智能化管理项目,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研发的智能交通系统等一大批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激发了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常州“互联网+品质公交”、徐州六式联运模式等服务形式多样,刷新了交通服务的品质与内涵。江苏与百度在全国率先公布交通出行大数据,无锡高新物流园公铁水空联运系统建立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商业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深化改革攻坚克难。针对运输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率不高等问题,江苏坚持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在降成本和补短板上求突破。交通系统开展了6轮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取消、下放和转移行政审批事项26项,把本该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水上ETC实现不停船自动缴费,单船全年可节省万余元。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徐州初步建立的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泰州“一个头、三条线”的综合执法格局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地方性法规等制度性文件。连云港港投资40多亿元建设30万吨航道工程,没有发生一起贪腐案件。

        引领未来大智慧

        艰苦的奋斗和创新,刻下江苏交通发展前行的铿锵足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形成了聚力创新的鲜明特征。江苏交通运输的动人实践述说着:理念嬗变的表达——打破了陈规陋习的束缚,想别人所未想的事、干前人干不了的事,让“创新”的汩汩清泉成为了江苏大交通建设事业不竭的“源头活水”。江苏力量的彰显——随着多项数据指标成为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江苏交通的创新能力正高歌猛进,一股交通前行、促进发展的“江苏力量”正绽放出勃勃生机。赢得未来的希望——高昂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绘就江苏建设大交通、推动新发展的宏伟愿景。这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彰显现代文明魅力的经济大省,正以其特有的厚重内涵、恢宏的发展气势融入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展现着新江苏、大交通的美丽画卷。

        突出了聚焦富民的价值取向。江苏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回答了为谁建、靠谁建和怎样建的根本性问题。为民至上。全省把绿色交通、民生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建设纳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部署,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价值追求,验证了“人民交通人民建、建好交通为人民”的辩证统一的深刻道理。富民为要。江苏大交通发展的生动实践,验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想富,先修路”的质朴道理。让产业因路而兴,使富民有基础、有依托;让民生与路共荣,使富民有内涵、有温度。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四好”农村公路,推广“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节点发展模式……交出了交通富民这张份量重、分值高的答卷。

        契合了永续发展的崇高追求。江苏在交通规划上,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科学的规划中,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源头上,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在交通建设上,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佳的运输结构支撑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在交通管理上,充分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交通运输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和转型升级。生动的实践,体现了从资源消耗型向保育再生型的转轨,从高消费向绿色消费的转变,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物质的富足功利向社会的健康文明转化,践行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理念。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建设新江苏、大交通的历史使命,凝聚了江苏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擘画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着力实现绿色化。面向未来,必须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和低碳绿色出行方式,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随着土地、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加剧,交通运输业必须从“铺摊子”转为“上台阶”,从粗放经营转为精耕细作。只有让交通运输绿色化实现常态化,才能保持经济的“绿色增长”,提高社会的“绿色福利”,扩大生态的“绿色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着力实现智能化。智能化是打开交通运输通往4.0时代大门的“金钥匙”。发展大交通,必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北斗导航、高分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行动计划,加强自动驾驶等前瞻研究和政策储备,以智能化促进交通产业智能化变革,推动智能化运输服务升级,优化交通运行和管理控制,健全智能决策支持与监管,为交通运输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着力实现服务化。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打造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让客运更便捷、物流更高效、城市更通畅、运输保障更有力,必须实现交通运输业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服务并重转型,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功能,推进联程联运发展,提升客运便捷舒适水平,促进货运集约高效发展,推动装备现代化、标准化,增强国际化运输服务能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交通运输服务的“阳光雨露”洒满江苏大地。

        着力实现治理化。推动交通运输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维度破除障碍,以政府善治发挥治理主导作用,合理制定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深化投融资、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使“权在用,云在看”;以市场自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各种合理配置资源的方式动员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江苏大交通建设;以社会共治激发内生活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江苏,自古就是辖江临海、舟车辐辏之地;江苏,已然成就内畅外联、立体交通之形;江苏,必将铺就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