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靖江-美人】​靖江巾帼巧手帮帮哒!

30.01.2017  14:42


虎头鞋手艺人 蒋巧英


制筛艺人 杜金娣


编织达人 吴时瑶


巧手在民间。


在靖江,有这样一群被称为“巾帼巧手”的人,她们用一双巧手,演绎了女性的精致优雅、聪慧灵秀,彰显出不输男性的飒爽果敢,坚韧不拔。


指尖绽放的精彩


编爱心辫,绣灵动图案,织最美花样,捏逼真玩偶。巧手们指尖下的作品各有千秋,各有意境。精致的虎头鞋、精美的编织、精巧的小钱包、精细的剪纸、梦幻的沙画……


礼士幼儿园老师丁天香,根据头型设计发型,自创了很多没有名字的编法。五股辫、淑女辫、双尾辫……她为孩子们编了16年“爱心辫”,不少学生家长还特意向她拜师学艺。城中小学教师倪琳,在一洒、一抹、一勾、一挑间,演绎出沙画的写意与梦幻,指间细沙诉万般风情,令观者赞叹。


家住新江海小区的张凌自学剪纸已有40年。鱼虫鸟兽,草木繁花,翩翩起舞的内蒙姑娘,每张剪纸里有故事、有伏笔、有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特校教师周晨怡每天除了教好每个特殊儿童,其余时间都用于DIY一幢幢精巧的小屋。她将自己儿时美好的公主梦想,微缩在方寸之间,打造一片精神与心灵的秘密花园。


从零开始的卜娟,经过一次次尝试,终成剪纸行家,她的作品《喜鹊登枝》曾获泰州劳技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进入新桥城实验学校后,她开办剪纸社团。看学生们用一双双小手精巧剪裁出心中美好,便是她最大的喜悦与欣慰。赵海燕的手工粘土富有个性,形形色色的小玩偶经她之手,便惟妙惟肖,神气活现,每个粘土作品都展现着她独特的创意。


虎头鞋可辟邪恶保平安,为儿孙赶制一双虎头鞋是老一辈人的习惯。小小的虎头鞋,它从打袼褙到纳鞋底,从做鞋面到绣花,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心血。这门手艺,她们做了几十年光景。75岁的蒋巧英是个摆摊卖虎头鞋的手艺人,她的虎头鞋厚实暖和,成了乡邻争相预订的宝贝。81岁的周秀芬经常带着亲手缝制的虎头鞋来摆摊。她不戴老花镜,照样灵活地穿针引线,总是引人唏嘘。这些虎头鞋鞋型精巧,花样优美,针线细密。说它是鞋,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更来得恰当。


都说绣花、编织最磨人耐性,使人温柔。拿起针线的她们,低眉间,眼角皆是温柔。带领准妈妈走进编织世界的陆翠娣,自小爱好编织的吴继萍,编织近四十年的吴时瑶,擅长十字绣的陈洁,经一双巧手的拨弄,细细的毛线便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织物。


巾帼巧手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她们的坚强令人钦佩。先天低视力残疾人陈玉南,凭借保健按摩技术“拿住”了顾客,拥有很多回头客。靖城街道新西社区居民蒋颖身高不足1米,四肢也较为粗短,看起来并不十分灵巧。但她从未有一丝自卑心理,与十字绣结缘后,不断绣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字画。家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她的十字绣作品,这让她很有成就感。特校聋人教师王玲,从小养成了安静的性格和精巧的手艺,刺绣、手工,样样精通。零碎的布条、废旧的牛奶盒、凌乱的线绳,经过她的无声创作,便成了时尚新潮的购物篮、纸巾盒。28年来,算不清,她将多少牛奶包装盒变废为宝;算不清,她在手工编织上消磨了多少静好时光。



精于手工作品的 赵海燕


十字绣巧手 陈洁


盆景技师 杨翠萍


嵌线工 杨亚宏


花艺人常琴


茵糕手艺人 王正兰


擅长变废为宝的王玲


巧手制作的虎头鞋。


坚守坚持的力量


编竹筛、片生姜;做盆景、养兰花;制作质朴的泥狗子,还有醇香的大炉饼、老汁鸡、酒酵馒头……她们用心血和汗水守住老底子的靖江特色,她们用坚守坚持凝炼出一个个绝活。


孤山的泥狗子,是沈玉萍的拿手好戏。自从嫁到孤山,沈玉萍就跟随丈夫做起了泥狗子,从取土、敲细、筛漏、揉捏到塑型、打响、烧制、彩绘,精益求精。她制作的泥狗子形象逼真,雅俗兼容,是宝贵的民俗手工艺术精品。2002年,她的作品入选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展。


在西来镇永胜村手艺人杜全娣的眼中,做筛子,既是谋生手段,也是心灵栖息的坚实港湾。43年前,她嫁给做筛子的手艺人,便以丈夫为师,日琢夜磨筛子技艺。天明即起,夜深而息,编织不辍,一双纤手变成布满老茧的手,她愣是将筛子做成了一件无可挑剔的工艺品。生祠镇的王美英做了50多年斗笠,至今没有放下这门手艺,年已七旬的她双手依然灵巧,轻巧地游走在竹篾间,她做的斗笠多成为买家的欣赏品和收藏品。


季市大炉饼、酒酵馒头、茵糕颇有名气。王正兰家的茵糕制作历史已有百年,二十多年前,王正兰从婆婆那里传承了手艺,她做的茵糕,让人们品味到季市老街最正宗的茵糕味道。说起季市大炉饼店家,老杨家可能最被大家熟识。杨爱萍就是大家口中的老杨,26岁下岗回家后,杨爱萍拜师学习制作大炉饼,追求完美的性格让她对待每一只饼都不马虎。从原料准备到制作都亲力亲为,颗颗饱满的红豆、新鲜的白芝麻、自己熬制的健康猪油,每一样都精挑细选。烧饼出炉,咸的,芝麻飘香、油而不腻,甜的,豆沙细软、糯而爽口。


六十年的老汁汤从未断过,添加的十几种中草药的独家配方,配上纯正的草鸡,经过两个小时的熬制,让人垂涎的香味洒满整个季市街。陈吉林从外婆那里学到了传统手艺,多年来,每年她都要用老汤炖出绝味老汁鸡。张小慧用祖传米酒发酵技术,制作酒酵馒头有近20年时间,拌、揉、搓、扒、翻、揣面团,道道工序一样不能少,她做出的酒酵馒头酵香醉人、蓬松柔软。


汤包师之于靖江,是城市美食的代言人和传承人。百盛大酒店首屈一指的汤包达人孙陆炎,四分钟做一笼汤包。盆景是靖江的一张名片。入行16年,杨翠萍与盆景对视对话,将美好青春寄情于盆盎,融入日复一日的造型、修剪、浇水、施肥、翻盆等繁琐工作中,创造出一盆盆精美的树桩盆景。


杨翠萍养护的是盆景,而陆丽霞侍弄的是兰花。养兰花易,养好兰花不易。得有多巧的玲珑心,方能容得兰韵香。芸蔚兰苑园艺师陆丽霞,半路出家的她幸运地成了“靖江兰之父”刘鲁平的“关门弟子”。18年来,她把细心、责任心融入日常兰花养护中,收获了一张张获奖证书。花艺人常琴将拾花异草做成了事业,在每一个细节里,都渗透着匠心。


巧手如何养成?精湛的技术蕴含在平凡岗位的坚守中。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吉莉,我市仅有的两名“国际造口师”之一。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掌握了一手绝活,她能将患者溃烂的伤口,化腐朽为神奇,解除患者病痛。出生几个月的宝宝,静脉血管直径约0.5毫米,与静脉注射钢针同粗,很多护士在给宝宝静脉穿刺时头疼不已,但这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季银霞却是信手拈来,“一针见血”的功夫,她从未失手过。 


纺织女工在机器上穿梭经纬,同样需要精致的坚守。24年前,侯桂娟走进江苏裕纶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细纱挡车工。在流水线上,她每天在车弄里来来回回1万多米,每一根细如发丝的“错纱”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她发明的“双手换纱法”,成为业内学习的标杆。 



巧手作品集中展示。


乐编爱心辫的丁天香。


巧手制作的时尚包包。


不让须眉的坚韧


女人的美有很多种,精致优雅是一种美,飒爽果敢也是一种美。如果说穿针引线是女人的强项,那么在男同志占优势的技术工种上,靖江巾帼巧手同样建功立业。


李慧梅,来自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行车巧手,在小小的驾驶室里做着最豪放的精细活,熟稔地将上百吨的巨型模块轻巧地安放到位。


船舶电焊工是个男人都吃不消的工种。新世纪造船公司电焊工郑玲芬,明知电焊这活苦且脏,她却在20年光阴里,修炼成了教科书般的技能,成为少数几个女技师之一。日复一日的苦练,让她的每项焊缝拍片合格率都在95%以上。


皓月汽车安全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控车间组长陆美兰,坚守在装配一线16年,用双手诠释“秒速”。生产线上,一把汽车门锁需要手工组装55个零部件,最快要多久?她用精湛的技能刷新纪录:15秒!


科尼江苏CDMD工厂电机工段嵌线组班长杨亚宏,看似柔弱的她却有着和身材不相称的惊人臂力:拿起50多斤重的电机毫不费力,这是多年嵌线养成的功夫。冗长、沉重的线圈,在她的手中特别“听话”。同一型号的电机嵌线速度,她比普通熟练工快20%以上,她做的活美观,嵌扎耐压一次合格率接近100%。


眼不花、手不抖,在放大镜下,将一颗比芝麻粒还小的螺丝钉拧入机芯,对65岁的洪云芬来讲就像呼吸那样简单、自然。因爷爷、父亲都是钟表修理师,修钟表的手艺是世代相传,洪云芬从21岁起就在钟表店工作,这一干就是44年。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将修理钟表这个多数由男性从事的工作幻化成一门指尖艺术。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练时。她们,在男性擅长的领域中,挑战自我,奋力超越。


巧手精神在延续


我们身边的巾帼巧手还有很多。2016年,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靖江日报社、市人社局、市广电台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芬芳百花·巾帼巧手”推选活动,展示妇女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形象。经过广泛推荐、社会投票、组委会评审,丁天香等50人获得“芬芳百花·巾帼巧手”荣誉称号,卜娟等26人获得“芬芳百花·巾帼巧手”提名奖。在“巾帼巧手”表彰暨首届妇女手工制品展示会上,巾帼巧手们展示了亲手制作的首饰、布艺贴画、虎头鞋、粘土永生花、编织物、剪纸等200多件精美作品。


我们不能一一呈现所有巾帼巧手的成绩和作品,但她们聪慧坚强的特质,她们喜欢美、创造美的精神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巾帼巧手评选揭晓后,微友们纷纷为身边的“巧手”点赞、留言。微友“守望者”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好样的!”微友“朱海滨”大赞:“全方位展示靖江女性的高大上,值得点赞!”微友“范米粒”说:“巧手源于寻求生活的快乐,精神世界的充实,为靖江的巧手们点赞!


巾帼巧手的影响还在继续。今后,巾帼巧手志愿者联谊会成员将发挥一技之长,面向市民开展烘焙、剪纸、编织等技能培训,开设插花园艺、家庭厨艺、居家装饰等生活沙龙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感悟生活的美好和精彩。


靖江巾帼巧手,为你们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