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农妇”三十年如一日 撑起“爱心之家”

20.03.2015  14:05

   最美农妇”姚红香   

   中国江苏网3 月19 日讯 (记者程光通讯员刘猛赵学华)在盐城市阜宁县羊寨镇的十里八村,提起姚红香,大伙儿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她呀,勤劳能干里外一把好手,特别是三十年如一日服侍瘫痪的姑姑和驼背的婆婆,真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姚红香今年49岁,个子不高,是位看似普通极其平凡的农家妇女。她小的时候就被羊寨镇孔苏村的一户人家抱养,因家境贫寒,加上母亲患上癌症,姚红香初中未毕业就回家务农,用稚嫩的双手操持家务,忙里忙外。养母重病在床,她不怕脏,不怕累,悉心照料,直至养母去世。“妈妈养育了我,待我胜似亲生,她没有享受过今天的好日子,没有让我好好孝敬她呀。”回忆起她的母亲,姚红香满眼泪花。

  18岁那年,为让大龄的哥哥能娶上媳妇,姚红香经亲戚介绍以换亲的方式嫁给了南羊村3组的高国彩。高国彩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左腿肌肉萎缩,走路一脚高一脚低,走远路就吃力,出门常靠助残车代步。虽说姚红香心中不太愿意,但她见丈夫人残志不残,是个真心实在的人,就安心跟他一起过日子。

  高国彩虽左腿残疾,行走不便,但他能说会道,头脑灵活。年轻时学会了开拖拉机,大伙儿都信得过他,组里的农田耕翻、打水、耙地,全由他一个人负责,农忙时整天的在外面干活。“我腿脚不便,不能外出做工,在家只能多苦些,没办法呀,一家子得生活吧。”高国彩说。于是家里的农活就全部交给了姚红香,三夏大忙时,她家里一把地里一把忙得不可开交。

  高国彩的姐姐高菊萍从小患有脑炎后遗症,长年瘫痪在床,只会“呀呀”作声,不会说话,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婚后,姚红香每天按时给这个姑姑做菜端饭,帮她解大小便,定期为她洗澡、换衣服,就像带着一个小孩似的。高菊萍智力低下,不会说话,很难与人交流。姚红香与她朝夕相处,能通过眼神、表情了解她的内心想法。有一年快过年了,姚红香从羊寨街头的地摊上给两个孩子买了便宜的新衣,孩子穿在身上玩闹着。那天中午,高菊萍不吃不喝,把端来的饭菜推到地上,还哭起来。“她以为我没有给她买新衣,发脾气生气了,其实新衣是一起买回来的,我是怕她吃饭弄脏了,没拿出来。”当姚红香为她穿上新衣时,高菊萍抹着眼泪笑了。

  为让一家人过上好的生活,1994年初,高国彩夫妻俩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辆拖拉机。农闲时,高国彩开拖拉机为周围农户拉货,姚红香在家里养猪,每年养肥猪40多头。多少年养猪下来,猪的各类常见病,她都了如指掌,自己能给猪喂药、打针。“养猪有赚有亏,这么多年了也就挣个辛苦钱。”姚红香笑着说。

  姚红香精心照料高菊萍13年,但最终因为病情加重,高菊萍离开了人世。姚红香又把心思扑在侍奉婆婆熊梅青身上。她每天按时给婆婆做饭,夏天,给婆婆装好风扇,冬天准备好热水袋,洗脸、洗脚水都细心准备好。2001年3月,高家喜建三间新房,她将宽敞的房间让给婆婆居住。邻居高明说:“姚红香服侍婆婆真的没得说,比亲闺女还亲呢。”2005年3月的一天晚上,熊梅青听邻居说荠菜粥好吃,就向姚红香提出想吃碗荠菜粥。在田里劳作了一天的姚红香二话没说,提着篮子,打着电筒在沟渠田埂上挖了一把荠菜。第二天,一锅热气腾腾的荠菜粥端上了桌,把婆婆感动得热泪盈眶。婆婆常对人说:“要不是媳妇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没了。

  姚红香坦言:“我的女儿和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十分懂事孝顺,能有这样一个家,我知足了,从没为过去的辛苦后悔过。

编辑: 燕志华、王瑶